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日前表示,工信部將進一步發揮工業化、信息化在推動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速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截至目前,工信部批準建設了16個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努力探索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的途徑模式。這也意味著電信業發展所承擔的拉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更重于從前,在此背景下,各方都樂觀地認為電信業迎來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然后,與此同時,電信業在日益白熱化的激烈競爭和互聯網行業的飛猛崛起的夾縫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這對電信業支撐中國信息化新征程的作用帶來嚴峻考驗。
從國家層面看,以信息化拉動全社會現代化進程不可動搖。苗圩部長指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體現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信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11月,全國電信業務總量累計完成1186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9833.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2%。電信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實現了超前的發展。
電信業在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不斷的加深與工業化的融合,憑借通信業基礎網絡設施與信息通信技術,助力工業化進程加快與發展方式的優化提升,為我國“兩化”融合做出了重要的支撐與保障工作。2012年3月,工信部啟動了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加速我國寬帶網絡建設與發展步伐。截至2012年11月,我國寬帶接入用戶凈增超過2400萬戶,比年度目標超出20%;4M及以上用戶比例達63%,比年度目標超出26%;新增FTTH覆蓋家庭達4300萬,大幅超過3500萬目標。盡管成績喜人,但是與之相伴隨的是行業自身發展已經陷入新的增長瓶頸期。
眾所周知,在國內諸多所謂的壟斷行業中,電信行業是國際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經歷多次傷筋動骨的改革重組,我國電信業實際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充分的市場競爭格局。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之下,電信資費持續下降。據相關部門核算,從2003年年初到2011年年末,全國電信業務綜合資費水平下降64.7%。“十一五”時期,我國電信資費5年下降了41.93%,拉動CPI下降0.13~0.45個百分點。與其他行業價格普遍保持在不斷上漲的局面相反,電信業的價格走勢是唯一持續下探的,這樣的行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另一方面,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后電信時代”正在全面到來,傳統電信業正面臨號稱“第四運營商”的馬化騰們的巨大挑戰。有數據顯示,2012年電信運營商的短信量比去年下降了20%,彩信量下降了25%,甚至電話業務量也下降了5%。盡管這個統計數據仍存在不少爭議,但是電信業遭遇不斷加劇的來自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和沖擊是可觀的。
從發展趨勢上看,互聯網企業在適應現代信息經濟發展的潮流方面遠遠領先于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運作機制相比,傳統電信體制、商務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束縛,因此必須通過改革創新適應新的發展需求。電信業已經走上了創新局面嚴峻同時又面臨微利經營的雙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