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公布了本年度最受歡迎的十大新聞,其中包括探索愛因斯坦的獨特大腦,恐龍捕獵手法和abc猜想證明等。該評選基于《自然》雜志網站“新聞與評論”欄目的新聞點擊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讀者的喜好。
1. 探索愛因斯坦獨特大腦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研人員通過照片將愛因斯坦的大腦與其他85人的大腦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這位物理天才的大腦確實存在一些獨特之處。盡管愛因斯坦的大腦尺寸并不突出,但其大腦某些區域的溝回和褶皺結構發育卻不同尋常。例如,他的大腦前額皮質,即與人的抽象思維和注意力等相關的區域要比常人發達。而他右側的軀體感覺皮質也很獨特,其負責接收來自身體的感覺信息。研究表明,這個部分與左手相關的區域極其發達,這或許能解釋愛因斯坦為何具備嫻熟的小提琴演奏技藝。
2. 惰性氣體神秘失蹤
氙氣的“體重”在惰性氣體中排行老二,幾乎已在地球大氣層中絕跡,證據隨處可見,但原因卻難以確定。德國地質學家發表研究顯示,氬氣和其他稀有氣體隱藏在鈣鈦礦中,但大多數氙氣卻不能溶解其中,并消失在太空中。地球冷卻后,氬氣和其他惰性氣體開始滲透到鈣鈦礦中并填充到大氣中。而氙氣作為痕量級溶解于鈣鈦礦的物質,也只是以痕量級存在于大氣中。但法國科學家卻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在火星氙氣消失現象也可被解釋時,地球氙氣消失的謎題才能真正解開。
3. 如何吃掉三角龍
霸王龍與重甲三角龍的角斗或許是動物世界有史以來最駭人的戰斗。此前的研究證實了這兩種古生物經常進行肉搏,卻沒有告訴人們霸王龍是怎樣穿透三角龍厚重的甲胄的。新研究發現:霸王龍在殺死三角龍后,會調整姿勢,用血盆大口緊咬住三角龍盔甲的褶邊。隨后,向后拉扯三角龍頭部,產生巨大張力,從而將肌肉撕裂。下一步,扯下三角龍頭部,以獲取富含營養的頸部肌肉。此外,古生物學家還證明霸王龍亦喜好撕咬三角龍的面部肌肉。
4. 雀鳥借煙蒂筑巢驅趕寄生蟲
墨西哥研究人員發現,墨西哥城的雀鳥把煙蒂作為筑巢材料,替代新鮮植物以防寄生蟲的滋生??茖W家認為,麻雀和朱雀把煙蒂銜入鳥巢,不僅能為幼鳥提供舒適內襯,而且煙葉所含的尼古丁等物質還可有效驅除螨蟲等節肢動物。但科研人員同樣對此類筑巢舉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了警告,因為煙蒂中所含的化合物多為致癌物質或是殺蟲劑,因此也可能危及雀鳥的健康。
5. 樹木年輪記錄神秘宇宙輻射沖擊
日本科學家在對一遺址的兩棵老雪松進行碳14檢測后,發現其曾在公元8世紀末,遭到神秘宇宙輻射能量的沖擊。774年至775年間的碳14含量,比其他年間的年輪多1.2%;按這樣的碳濃度推算,當時環境的高輻射物質含量更是驚人。即使在太陽耀斑大噴發周期內產生的能量,也遠低于此次宇宙輻射沖擊所帶來的能量。此外,同期亦沒有超新星誕生的記載,因此科學家目前仍無法推斷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當時的神秘宇宙輻射事件。
6. 如何使道德羅盤發生混亂
瑞典隆德大學通過有關道德準則和議題的“魔術”調查,可使志愿者態度發生逆轉,甚至構建出合理論據來支持與自己原有觀點相悖的論點。這種調查通過使用多組論調相反的陳述來迷惑志愿者,例如其中一句持“禁止”論調的句子會明確展示給讀者,另一句中的關鍵詞“允許”則由膠水黏住,但也會依稀展現給讀者。隨后,在多次的誦讀后,69%的志愿者出現了道德羅盤混亂,而一半的參與者并未察覺這種變化,亦甘愿為與初始觀點相悖的論點辯護。
7. 大鼠細胞構建人工水母
美國科學家利用大鼠心肌細胞和硅樹脂薄膜成功造出世界首只人造水母,其能在電流刺激下產生收縮運動,仿若真正水母一般在水中游動。研究人員稱,人造水母能幫助人們更好認識人類心臟的運動原理,同時也為設計肌肉泵提供了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