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虧損,難改家電零售連鎖企業未來發展前景。
相對歐美日等國家的前兩大連鎖巨頭占據整個市場35%甚至更高的份額,蘇寧、國美兩大連鎖企業當前的市場份額占比才15%。
這意味著,今年以來國美電器出現的凈利潤虧損5億元、蘇寧電器的凈利潤下跌三成,無疑是兩大連鎖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付出的“成長的代價”。
日前,隨著京東、蘇寧、國美展開的“電商大戰”開始回歸商業競爭的本質,這兩大線下連鎖巨頭的商業轉型也浮出水面。《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繼紛紛從線下零售店向線上電商平臺的轉型外,日前,蘇寧電器又發布EXPO超級店戰略、實施“私享家”高端定制服務戰略,除了“去電器化”和品類的擴充外,還將逐步增強線上線下在產品、資訊、配送、服務等方面的融合功能。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當前,面對蘇寧線上線下展開的一系列轉型,受黃光裕陳曉事件影響的國美電器當前轉型步伐還相對緩慢,這直接造成了今年上半年國美利潤虧損5億元、蘇寧利潤還能繼續盈利。這同時也反映了升級轉型已經不再是家電制造商的事情,已經從上游迅速傳遞到下游的家電零售商身上”。
家電連鎖的好日子到頭了?
日前,國美電器向投資者交出了一份糟糕的業績單:2012年上半年,國美電器收入為231.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22.4%,報告期內虧損5.01億元。《中國企業報》記者注意到,這是國美電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虧損。
在國美電器創始人黃光裕與職業經理人陳曉圍繞企業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時,國美業績也沒有出現如此巨額的虧損。真的是家電連鎖企業好日子到頭了,還是國美電器內斗帶來的傷害深入骨髓?
國美電器2012年中期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來自電子電器產品的銷售收入從298億元降至231億元,來自供應商的凈收入則從10.88億元降至3.76億元。來自政府的補貼則從5150萬元上升至9094萬元。僅一項空調安裝服務管理費就從6301萬元降至3822萬元,這說明今年上半年國美系統內的空調銷售出現較大下滑,才導致服務管理費銳減。
與此同時,截至6月底,國美電器應付賬款和票據金額達到149億元,占到整個銷售收入比重的65%。“從業績報告中不僅看出,國美電器當前不只是主營業務的下滑,連從上游供應商獲得的直接利潤也出現高達6億多元的下滑,說明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壓榨能力和議價能力正在減弱”,一位長期研究家電零售業態的業內人士指出,比重如此大的應付款會讓國美對上游供應商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惡化。
對此,國美集團副總裁何陽青向媒體給出的解釋為,“受內外兩方面影響。外部以舊換新政策退出形成透支消費、房地產調整對二級市場門店影響更直接。內部國美進入調整期”。對于發展時間不過短短10多年的家電連鎖企業來說,既要能夠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外部驅動下的高增長下發展,還要學會在整個行業發展低潮期中尋找穩步發展的支撐。好日子是否到頭了,不是取決于外部環境,而是取決于企業內部的經營轉型。
線上到線下不是唯一出路?
當整個產業發展遭遇增長難題,發展轉型構建多元化的增長點已經成為國內家電廠商共同的選擇。從線上到線下,是不是今后家電連鎖企業升級轉型的唯一方向?
今年以來,蘇寧的經營轉型步伐陡然加速,除了在線上蘇寧易購經營目標直擊行業第一,還在線下門店展開了商業模式、經營產品和服務理念的全面轉型。《中國企業報》記者看到,繼借道樂購仕完成蘇寧從電器到百貨的跨界轉型,日前蘇寧發布“去電器化”新一代零售實體店——Expo超級店,將3C、圖書、百貨、日用品、金融產品、虛擬產品于一體,并集合創新商業設計、智能服務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