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華:手機膜的定價我認為目前看跟成本無關。因為就一個塑料的透明膜,我個人理解可能從幾毛到幾塊就差不多了,現在賣到幾十塊,甚至有上百塊的情況,其實跟它的成本本身沒有關系。手機膜的定價目前來講,應該就是見人下菜碟。如果你的手機比較昂貴,五六千塊錢一部,我如果跟你要一百塊錢貼膜費用,我想這個機主本身來說是可以心理平衡的。如果我貼的手機本身就值1000塊錢,你跟我說100塊錢貼膜,可能我會覺得很貴,所以這個方面來講,滿足手機使用人的內心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建議國家制定手機貼膜質量標準
對于如何辨別手機膜的質量好壞,包華表示,主要看兩個方面,一個是透光一個是防滑。
包華:實際上大家貼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需求。第一個就是防滑,包括防油。所以它防滑和防磨損的程度要求應該會比較高一些。另外一個是透光性。因為如果我們增加一個膜上去,它的透光性肯定會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之下的話,在廠家在設計的時候都有一個要求。
劉志宏表示,購買手機貼膜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只買對的別買貴的。
劉志宏:反正我覺得對手機膜這方面掌握一個原則,只買對的別買貴的,買那個便宜的,為什么呀?我是為了保護屏幕不被劃傷,買便宜的,過一段時間如果這個膜不行了,我可以隨隨便便再換一張。如果買幾百塊錢的,可能換的時候就要注意點了。所以在買的過程當中,還是不要買花費太高。
對于手機貼膜,該如何來監管?包華建議,政府應該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控制,在安全環保方面應該制定相關標準。
包華:首先咱們國家的價格體系大概分三類,第一類是政府定價,第二類是政治指導價,第三類是市場協商價。目前手機貼膜的價格肯定是市場協商價,所以才會出現漫天要價、就地要錢的情況。這個產品目前還不屬于國家定價和國家指導價格的范疇,價格主管部門不會對價格進行相應的規范和處理。但是我認為如果這個產品確實存在很廣泛的使用,而且手機都是貼身使用的,這種情況下,應該對它的產品的標準提出相應的要求。比如說在環保方面,在安全方面是要提相應的要求的。現在有一些孩子為了跟家長聯系方便,都會給他一個手機。如果這個產品本身的設計環保方面或者安全方面存在問題的話,我想可能是隱患。
所以基于這些內容來講,我倒不贊同說政府一定要對它的價格進行控制,但是政府應該對這樣的一個化工產品的質量標準進行控制,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安全環保方面應該有一個標準,而且符合標準才能夠使用。(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