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科技實力迅速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亮相國際組織,在國際組織中的高端任職不斷增多。目前,中國科學院有200多人在國際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中國科協推薦了317名中國科學家在國際民間科技組織任職,其中主席17人,副主席30人,擔任執委或具有決策職務的110人。中國科學家還擔任了地球觀測組織(GEO)聯合主席、第三世界婦女科學組織主席、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主席、國際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副主席等重要職務。
中國積極參與并倡導多項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合作。中國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中承擔約10%的制造任務,成為ITER組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Super—FRS超導二級磁鐵樣機研制成功,顯示了中國在國際反質子與離子研究裝置(FAIR)大科學工程合作中的研究實力。
通過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培養和引進了一大批國際化人才。通過“項目·基地·人才”相結合的國際合作方式,科技部為引進的人才匹配了研究項目、研究設施,使人才引進來就有用武之地。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國家友誼獎、中科院國際合作獎等獎項的設立,鼓勵和吸引了更多國際同行積極參與中國的國際科技合作。
科技部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支持與國外一流研發機構、科研院所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和聯合實驗室,共同培養創新型人才,如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吸引了一批留學人員和在美華人學者的積極參與,被譽為中美雙邊合作的亮點。(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