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家863項目南麂微網示范工程動工,標志著南麂智能電網建設已經進入實施階段。該工程建成后,將使南麂島成為國內標志性的綠色能源綜合利用智能島嶼。
南麂島被譽為“貝藻王國”,是我國目前惟一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經國務院批準我國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是一個以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目標、以海洋貝藻類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要對象的特定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區。
由于遠離大陸,南麂島一直以來僅依靠四臺柴油發電機,能源結構單一,發電效率低,供電成本高,而其排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更對海島環境造成破壞。隨著島內漁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如果柴油發電容量持續增加,將對海島的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不符合建設綠色電網的要求。
南麂微網示范工程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微網示范工程即在南麂島建立風能、太陽能、海洋能、柴油發電和蓄電池儲能的風光柴儲綜合系統。這一系統與海島電網輸配電系統,將集成為一個以新能源為主的微電網系統。這是一個清潔、高效、經濟、環保的小型獨立電網,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
據介紹,南麂微網示范工程建設規模為風力發電10×100千瓦、光伏發電545千瓦、海洋能發電30千瓦、柴油機發電1600千瓦,儲能系統與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配合,采用電動汽車標準電池,儲能電池可以利用存儲的電能向電網供電,減少柴油發電機運行時間,也可以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使多余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該工程項目總投資1.5億,屬于新型的離網分布式電源,具有多樣化、可靠性要求高、系統復雜的特征,計劃于2013年底將全部投入使用。
目前,南麂微網示范工程的風機、光伏電池選址、儲能系統、電源系統接入等工作已經完成可研性方案評審。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