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美國洛杉磯國際航天器技術博覽會上,Space X公司展示同尺寸的“龍”貨運飛船模型。
美國的一家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原定在4月30日發射的“龍”號(Dragon)的貨運飛船,已經兩度推遲了。由于這次是國際空間站首次迎來一艘由私企建造的航天器,它的一再延期讓人們頻表猜疑。不過,北京時間5月8日的最新消息稱,SpaceX公司已確定會在本月19日發射升空。
5月9日,美國載人航空的代名詞——卡納維拉爾角再傳佳音:SpaceX公司業已完成了“龍”號載人入軌航天器原型的最重要評估,這原是SpaceX公司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合作伙伴關系下的太空行動協議的一部分,卻被美國媒體高度評價為“人類航天的重要里程碑 ”,原因無外乎是:其標志著美航天業正在完成私營化轉身的動作。
“太空的士”的幕后推手
你想不想“打的”去太空?且這輛出租車還是私人營運的。
“龍”號飛船第一次亮相是在2010年12月8日。它的發射升空給航天業帶來了委實不小的震動,因為當時NASA全部的航天飛機正先后踏上退役之旅,而一家私營企業的航天器騰空而起,在進入低地球軌道后順利返回,被認為是未來商業太空飛行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試驗。
其實早在2008年,SpaceX公司就與NASA簽訂了合約,“龍”號飛船將擔負起運送貨物至國際空間站的重任,而SpaceX公司創始人埃倫·穆斯克,彼時就流露出了希望它能被允許搭送宇航員的“野心”。
抱著這種想法的并非獨SpaceX公司一枝。2010年10月,美國維珍銀河公司的空間旅行飛行器“太空船2號”完成了首次獨立滑翔。該公司明確打著“搭載付費游客實施太空旅行”的大旗,堅定地向目標邁進——世界上首個供航天飛機進行商用太空游的機場“美國太空港”隨后便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完工,為起步伊始的商用太空旅行平添助力。
比起產品研發者這個角色,NASA現在更愿意扮演一位產品用戶,好留出精力和資金開展火星探索等更高端技術。甚至為了促成私人“太空的士”的誕生,NASA還曾有點“寒磣”地拿了0.5億美元,投資給SpaceX公司做研發;而美國國會也很樂于見到私企徹底接手國際空間站的人員物資運輸任務,將“私字頭”在太空飛行領域高高掛起,雖然斬斷了政府對該方向的一貫壟斷,但卻能大幅地削減成本。
美國政府和NASA在航天思路上的轉變,快得驚人。盡管這都是讓錢逼的,卻也同時為“太空的士”的上路最大程度地保航護駕。
一再推遲乃為保護空間站
自去年起,NASA開始體驗設備青黃不接帶來的糾結情緒,自家各項載人航天計劃起起落落不說,掏錢購買了俄羅斯“聯盟號”的運送服務,又實在說服不了自己去信任所謂的“俄國人上個世紀60年代設計的飛船”——該語自上周最新一集的《生活大爆炸》,極端型人格的天文學家們有點夸張,卻也倒出了美國人的憂慮:他們覺得這些飛船不怎么安全;而且,自家宇航員在別人家飛船里面,像個受氣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