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3日舉辦的“2011年遼寧知識產權狀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止到2011年,遼寧省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萬件大關,達到10452件。然而,這些發明專利平均“壽命”卻只有4.5年,遠遠低于國際水平。
遼寧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王杰介紹,我國法律規定,發明專利保護的期限,從申請日起算,只要按時繳納年費,可以達20年。國際上發明專利的平均維持年限大概為10年,而我國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偏低。從權利主體來看,遼寧有效發明專利主要分布于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機關團體和個人,其中大專院校對已授權發明專利維持較差,僅為3.4年。
據了解,發明專利平均“壽命”低與發明專利轉化率不高有關。遼寧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嘉祿介紹,為促進發明專利有效利用,遼寧省2011年在政策上鼓勵,并拿出專項資金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在全省實施“興業強企工程”,讓鞍山聚龍、丹東金丸等一批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嶄露頭角。目前,遼寧企業持有的發明專利轉化形勢較好,轉化率能達到30%-35%,但大專院校和個人擁有的發明專利投產比例相對較低。
“維持專利需要資金支持,個人和大專院校常因為缺乏資金、或缺乏轉化渠道而放棄維持。”胡嘉祿表示,遼寧將認真調研,爭取提供更多的轉化渠道、配套服務資金,促進個人和大專院校擁有的發明專利實現有效轉化、充分利用。(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