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間的競爭已經主要是資源特別是能源競爭。美國安全問題專家邁克爾·克萊爾在2001年出版的《資源戰爭:全球沖突新景觀》一書中預言:“21世紀地緣政治的基本輪廓是,各國將對石油、木材、礦石和水這類戰略物質資源,展開大規模的競爭。”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展望美國地緣政治的長期目標時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網站2011年5月31日發表美國能源自由中心執行主任亞歷山德拉·里迪·伯恩的一篇題為《美國的能源自由:經濟復蘇的基礎》的文章介紹,自1973年以來,美國總統在25篇國情咨文中都就美國人日益依賴外國能源問題的危害和陷阱提出警告。近40年來,美國開發能源特別是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取得重大成果。
據統計,截至2011年10月,美國的能源自給率已達到81%,為1992年以來最高水平。2010年美國消費石油八億噸,其中從中東地區進口8600萬噸,對中東石油依存度為11%。美國在開發頁巖氣取得重大進展的情況下,正在大力開發可燃冰資源。從2000年起,政府與大學和私營企業合作,對可燃冰進行勘探和實地研究,目標是在2016年進行商業性開采。
中國從1999年起加強對可燃冰資源進行實質性的調查和研究,已經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第一,證實了我國南海存在可燃冰資源,發現了南海北部陸坡可燃冰資源有利開發區,評價了該區域可燃冰資源潛力,并確定了東沙、神狐兩個可燃冰重點目標;第二,陸域勘察可燃冰資源取得重大進展,證實了在我國廣闊凍土區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第三,有了較強的科技和管理人才隊伍以及技術準備,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預計,我國有望在10—15年后進行陸域可燃冰資源的商業開發利用。有專家預計,到2015年,爭取在南海實現可燃冰資源的試開采。
據統計,2010年中國消費能源超過20億噸油當量,約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20%,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能源消費大國。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所占比重,世界分別為29%、33%和24%,美國分別為32%、29%和24%,中國分別為70%、18%和4%,其中,國內開采石油2.03億噸,進口2.39億噸,進口石油依存度達54%,其中近75%來自西亞和非洲。
我國海底和陸域蘊藏著豐富的頁巖氣和可燃冰資源,完全能夠滿足我國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給率,保障能源安全供應,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可燃冰資源:引發眾多國家關注
2011年7月,“第七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在英國愛丁堡召開,美國、中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等30多個國家的600多位代表與會;“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將于2014年在北京舉行……這么多國家和這么多代表與會,對可燃冰這種新能源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充分表明,世界很多國家都在準備參與開發全球蘊藏豐富的可燃冰資源。
期待替代能源
自1930年全球主導能源從煤炭轉向石油以來,石油消費急劇增加。據英國石油公司統計,2010年全球消費能源120億噸油當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占33.6%和23.8%。據埃克森美孚公司總裁杜勒森預測,到2030年全球各種能源日需求量將達到3.35億桶油當量,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分別占35%和25%。
據美國《油氣》雜志統計,截至201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分別為2013億噸和188萬億立方米。常規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礦藏資源,越采越少。有專家估計,目前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大致還可以用40年,天然氣資源還可以用70年,煤炭資源還可以用190年。儲量豐富的“可燃冰”將是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