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年多潛心研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青年教師馬麗香在長江學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張素春指導下,發現來源于人胚胎干細胞的GABA能神經細胞可以修復運動障礙,對治療人類亨廷頓病有重要意義。該成果3月16日在線發表于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干細胞》上。
亨廷頓病是先天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也稱作“舞蹈病”,它會導致病人的運動協調性和認知能力逐漸喪失,最終“慢性死亡”,目前醫學界對此病束手無策。研究發現,亨廷頓病產生原因是由于GABA能神經細胞逐步退化后引起神經“環路”紊亂,進而導致病人出現一系列癥狀。
張素春課題組把研究重點放在如何使人胚胎干細胞“定向誘導分化”為GABA能神經細胞上,因為GABA能神經細胞對機體的多種功能有重要調節作用,如果腦內大量的GABA能神經細胞死亡,就會產生“舞蹈樣”動作。馬麗香找到了一種可以從人胚胎干細胞中獲得大量GABA能神經細胞的有效方法,將獲得的GABA能神經細胞移植到患有亨廷頓病的模型鼠腦內。該模型鼠的運動功能障礙有了明顯減緩和改善,證明被移植的細胞不僅能與內源細胞整合,而且還能有效修復腦內損傷的“環路”。
此前,腦神經研究領域的神經科學家都認為成人腦神經環路一旦被破壞很難修復,但張素春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證明,移植的GABA能神經細胞不僅能夠重新建立這條至關重要的環路,而且還能產生正確的神經遞質,使“細胞移植”治療亨廷頓病成為可能。(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