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臺上,有一張張年輕而專注的臉龐
大慶油田建設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油田水處理權威陳忠喜經常講述一個自己被“駁倒”的故事。一次,在一個污水處理裝置曝氣量計算的問題上,陳忠喜和當時剛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趙秋實產生了分歧,爭論了很長時間。小趙反復推算后找到陳忠喜,又到現場反復演示。“我發現他是正確的。當時雖然感到壓力,但是更為有這樣的年輕人感到高興。”陳忠喜說。
為了進一步調動科技人員的創新潛能,大慶油田通過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成長激勵相結合,建立起科技人員成長通道,使科技人才成為大有可為的群體、受人尊重的群體、收入最高的群體。
日前,大慶油田采油四廠試驗大隊中心化驗室里,29歲的項目組長黃金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模擬巖心的滲透情況和表面活性劑的驅油效果。這個化驗室承擔著對三次采油技術使用的表面活性劑的分析、評價和篩選工作,對油田下一步持續穩產至關重要。黃金的項目組有多名“80后”,以高效率和嚴謹的作風成為“最放心班組”,每每在關鍵試驗中被委以重任。
項目組成立一年多來,累計完成40塊巖心的驅油試驗,對174個表面活性劑樣品做出評價,并從中成功篩選出2個適合油田各方面特性的品種。“每到有樣品來,我們就立刻進入戰斗狀態,24小時連軸轉是家常便飯。”黃金說。
采油四廠試驗大隊隊長陳宏告訴記者,2011年,試驗大隊又接收大學畢業生13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人。“油田科技隊伍每年都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隊。”他說。
“這里雖然遠離城區,但在生產一線,油田創造的科研環境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良好平臺,我們在這里覺得很充實。”黃金說,“我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聯系著油田穩產和國家能源安全,我們覺得很光榮。”(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