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全湖同步監測,截至11月中下旬,已有10.06萬只候鳥抵達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越冬,候鳥數量基本保持往年同期水平。但候鳥分布區域更廣,候鳥保護壓力增大。為此,江西省正進一步加強對越冬候鳥的保護工作。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吳和平介紹,受近期降水增多影響,今年鄱陽湖水位比歷年同期偏高,淺灘濕地面積增加,候鳥食物來源空間增大。因此,候鳥在湖區分布也比往年更廣更散。
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是亞洲候鳥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數量多達60萬只-70萬只,其中全球98%以上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均在鄱陽湖越冬。
今年11月初以來,江西境內出現多次集中降水,導致鄱陽湖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偏高。江西水文部門監測顯示,鄱陽湖星子站水位從11月初的不足10.5米,上漲到了11月28日8時的12.22米。水位偏高使得湖區淺灘濕地面積擴大,候鳥食物來源空間增大,分布更廣。根據最新監測,目前已有天鵝、白鶴等珍稀候鳥抵達鄱陽湖;候鳥分布范圍明顯大于往年,一些往年沒有候鳥留駐的區域出現了白鶴等珍稀候鳥,一些區域的候鳥密度也顯著提高。
為應對當前越冬候鳥的保護壓力,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啟動“零機關全基層”工作模式,機關人員全部下到湖區基層開展候鳥管護巡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