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表明這種單細胞的無腦變形蟲不會隨意地長出枝條,它們就象是個工程師團隊,以效率最高的方式在食物之間分布枝條,就像工程師設計鐵路那樣,讓人們能盡可能最快地從一個城市到達另一個城市。黏液菌能考慮地形的因素——這也正是鋪設建筑材料所要考慮的——找到兩塊食物之間的最經濟路線,以節省精力。
英格蘭布里斯托爾西部大學的安德魯·愛德瑪斯基等人也提出,黏液菌可以幫人們設計未來的鐵路建筑!其實,不管是有生命的原生動物還是計算機程序,都是借鑒其決策過程。
適應環境變化
另一項實驗表明,黏液菌還能用一種基本的內部時鐘來分辨時間和空間,預測未來生存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并做好準備。在三枝哲的實驗中,他們把瓊脂盤放在溫暖潮濕的環境里(黏液菌喜歡潮濕環境),并在瓊脂上刻下一些溝槽,然后把多頭絨泡菌放在溝槽里,它們便會沿著溝槽爬行。
但每隔30分鐘,研究人員會突然降低溫度和濕度,讓它們處在干冷環境中。黏液菌不喜歡這種環境,它們會本能地減慢爬行以節約能量。幾次訓練之后,即使不再改變環境,黏液菌的爬行速度還是每隔30分鐘就慢下來一次,要過好久這種自發的減速才停止。把時間間隔改為60分鐘和90分鐘,效果同樣。
雖然平均下來,只有半數的黏液菌在環境不變時顯出了自發減速,但在這一游戲里,它們無法再依靠黏液。三枝哲推測說,它們只能依賴某種內部的機制,這也許和它細胞質的類似于脈搏的跳動有關。
黏液菌的膜會有節奏地收縮舒張,使細胞質在膜內不斷流動。當它們的膜遇到食物時,脈動會變得更快而且會膨脹,使更多細胞質流向那個區域;當被某種障礙擋住時,比如亮光,脈動就會變慢,而細胞質會移向其他地方。出于某種原因,黏液菌會一直保持這種有節律的脈動,形成一種簡單的“鐘表”,讓它能預測可能發生的事件。
健康美食家
多頭絨泡菌不僅是了不起的領航員、優秀的預測員,而且還很會挑選最有利健康的美食。對黏液菌生長最有利的食物,由2/3蛋白質和1/3碳水化合物構成。法國保爾·薩巴蒂大學的奧德麗·達蘇特把黏液菌放在11種不同食物的中心,每種食物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都不同。當用這11道菜把它們圍起來時,它們只是固執地盯著營養配比最佳的那塊食物。
和大部分生物相比,黏液菌進化得很早,它們6億年或者10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那時候,還沒有進化出大腦或簡單神經系統的生物。黏液菌絕非盲目地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它們小心翼翼地探索著生存環境,在各種資源之間尋找著最佳路線。它們并不是對各種環境都不加選擇地接收,而是傾向于那些最有利于生存的環境條件。它們記憶、預測并加以決策,它們能用最少的工具完成這么多任務,對于建立在復雜的大腦基礎上的智能而言,黏液菌提供了一種成功的、令人羨慕的替代方案,它們打破了固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