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蘇北的劉老莊戰斗,同樣是人民軍隊歷史上一直被銘記的經典阻擊戰。1943年3月16日,駐江蘇淮陰的日軍第17師團圍攻六塘河沿岸的淮海抗日根據地。為掩護主力部隊轉移,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2營第4連主動在劉老莊打阻擊。劉老莊地處蘇北平原,除了當地軍民挖掘的交通溝外,幾乎無險可守。18日晨,戰斗打響,新四軍依靠村外交通壕奮勇抵抗。日軍第54聯隊先后投入四個中隊反復進攻,負責支援的日軍步兵炮小隊打光了所攜帶的全部炮彈,交通壕被日軍炮火逐段轟平,但戰士們死戰不退,最后彈藥打光了,大家就與日軍在交通壕內拼刺刀,全部犧牲。4連用自己的英勇奮戰與犧牲,掩護了機關和大部隊的轉移,并消滅了170多名日軍。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說:“全連82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斗……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戰后,新四軍重建了4連并命名為“劉老莊連”,這支英雄部隊的旗幟還出現在今年9月3日盛大閱兵式上,展示著人民軍隊的鋼鐵意志。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劉老莊連”英模部隊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 發
決策果斷 執行堅決
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很多時候決定勝負就在于決策與執行。朱德曾指出:“堅決是保障抗日游擊隊勝利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夠堅決,在略一猶豫之間,危險之際,就會改變企圖,在勝利前的一瞬間發生動搖。”
1938年2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參謀長左權率總部警衛營抵達安澤縣岳陽鎮,準備往沁源進發,就在部隊途經舊縣鎮時,獲悉日軍正在向西進攻,目標是臨汾。此時,中共領導人之一周恩來正在臨汾,安排大批物資運往前線。為使臨汾軍民和物資得以轉移,朱德當即決定以身邊的兩個警衛連就地阻擊,他和左權親自查看地形,指揮部隊埋伏于臨屯公路南面的山嶺上。戰斗于23日上午打響,優勢日軍反復向路邊山嶺仰攻,但都被八路軍打下去。從23日到26日,八路軍在三不管嶺、勞井、對口店、府城等地持續展開阻擊,令三千多日軍在臨屯公路上被整整遲滯了四天多。這段時間內,不僅永樂、舊縣、堯店一帶群眾安全轉移,而且臨汾、洪洞、襄陵等縣幾十萬群眾及國民黨設在臨汾、洪洞的軍政機關也都順利撤退。

劉老莊82烈士陵園
1943年11月1日,日偽軍萬余人圍攻沂蒙抗日根據地,八路軍魯中軍區第二軍分區第11團第3營第8連93名戰士奉命堅守南北岱崮,牽制日軍主力。南北岱崮相距1500余米,崮高都是700米左右,崮頂四周為陡峭懸崖,僅有一石階小路可通,地勢十分險要。13日上午,400多名日偽軍攻擊北崮,八路軍沉著應戰,并得到南崮的火力支援,令日偽軍連攻兩日而不克。17日拂曉,1000多名日偽軍將南崮包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猛攻,八路軍時而隱蔽在崮頂的掩體里,時而進入陣地,頑強抗擊日偽軍輪番進攻,夜間還派出戰斗小組下崮襲擾。為支援第8連的守崮戰斗,八路軍第11團及當地民兵連續襲擊岱崮周圍的翻金峪、郭家莊、大張莊的日偽軍,幾次在夜間沖破日軍封鎖,向崮上送糧送水。為了拿下南北岱崮,從23日起,攻崮的日軍換成第32師團的精銳部隊,增派飛機和重炮,對崮頂狂轟濫炸,并且投放毒氣彈,步兵架著云梯連續突擊。戰斗中,崮上的掩體大多被炸塌,蓄水缸也被震破,對外聯系也被徹底切斷,然而第8連仍以近戰火力和滾雷、滾石打退日軍一次次進攻,最終于27日夜突出重圍,安全轉移。此次戰斗,第8連以傷亡9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00余人。戰后,第8連被山東軍區授予“岱崮連”的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