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同志剛來培訓時就犯過錯,還給隊里工作造成影響,沒想到也能上榜……”一個秋日下午,海軍士官學校某學員隊骨干選拔公告欄前,幾名學員邊看邊議論。
大家提到的犯過錯的同志,是學員小廖。他剛來學校的時候,不熟悉周邊環境,沒有提前規劃好路線,結果因堵車遲到,被上級點名通報。
“年輕同志犯錯并不可怕,能及時改正就好,不能因為一個錯誤就‘貼標簽’‘拉黑名單’。”某學員隊隊長常少輝告訴記者,問題出現后,他們及時靠上去做好小廖的思想工作,幫他盡快走出陰影,重振精氣神。
后來,小廖沒有辜負隊領導和身邊戰友的幫帶鼓勵,迅速調整心態,積極參加學員隊各項工作,表現一直比較突出。前段時間,學員隊組織骨干選拔,此前擔任過骨干的小廖也想進一步鍛煉自己,于是鼓起勇氣報名參加遴選。
經過大家推選和組織研究確定,決定選拔小廖擔任骨干。可在此過程中,仍有個別同志發出質疑。
為何有人會有“出了問題就與進步無緣”的觀念?這引起了大隊領導的關注。一次交班會上,大家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人感到這些質疑有一定道理,讓曾被上級通報批評的同志擔任骨干,可能會樹立不良導向,為學員管理帶來一定影響。但大多數人認為,對人才的培養使用要全面客觀、綜合評價,不能因一次犯錯就全盤否定,要堅持容錯糾錯理念,同樣給予他們成長進步的機會。
經過深入討論,大家統一了思想。出了問題犯了錯,依法依規處理只是手段和過程,最終目的是讓被處理的人警醒改正,進而奮起直追。如果因犯過一次小錯就剝奪個人成長進步的機會,未免會矯枉過正,嚴重挫傷積極性,甚至起到反作用。
會后,大隊在學員中展開調研,發現類似情況在個別學員隊時有發生。有的隊干部揪住學員的過失不放,搞“一票否決”;有的戴有色眼鏡搞區別對待;還有的制訂“受到通報周末不準外出”“犯了錯誤不得使用手機”等土政策、土規定……這不僅給學員成長進步帶來影響,還阻礙了單位的建設發展。
為統一思想認識,端正態度觀念,大隊黨委針對性制訂了整改方案。
一方面,制訂容錯免錯的“12種情形”,防止部分年輕同志因為無心過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從調整優化學員隊干部管理工作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入手,引導大家樹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正確育才觀念,用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名學員,從機制上杜絕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探索實施全過程考核評價,注重綜合評價學員在校期間表現,不簡單搞“一票否決”。
這些舉措很快收到良好成效。學員小李麻痹大意,在一次內務衛生檢查時被通報批評,后來一度有些消極低落。容錯新舉措推行后,小李受到感召激勵,充分發揮自己藝術特長,積極參加大隊舉辦的文藝匯演,如今成長為隊里的文體骨干;學員小張一次擔任哨兵執勤時,因身體原因誤崗受到批評,后來,在隊干部幫帶關懷下,他重振信心,主動請纓擔起宣傳工作的重任……
如今,小廖成為骨干后,鉚足了勁,帶著大家主動加壓,奮勇爭先。前不久一次專業考核,他帶領區隊戰友取得全優成績,贏得領導和戰友們的認可。
“大家干工作顧慮少了、信心足了,擔憂少了、熱情高了,單位活力動力明顯增強。”看著受過批評的學員卸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學習訓練,大隊領導欣喜表示,今后會進一步堅持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為更多學員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劉爭俊 向黎鳴 倪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