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海省黃南軍分區民兵訓練基地,一場重要目標防突襲演練正在進行。民兵網絡分隊隱蔽滲透,偵搜獲情;民兵無人機分隊前出偵察,抓捕非法低空飛行器;民兵應急分隊迅即反應,集結部署;民兵搜救分隊跟進保障,搶救傷員……整場演練線上線下同步、人機有機結合,贏得現場觀摩人員陣陣掌聲。這是青海省軍區組織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集訓中的一幕。
去年,軍委國防動員部在江西組織基層治理規范化建設集訓。為進一步深化鞏固集訓成果,做好“下篇文章”,該省軍區舉辦了此次集訓,共有省軍區主官、機關局辦領導以及來自全省軍分區(警備區)、人武部、干休所的主官等百余人參與。集訓旨在通過觀看視頻教學、組織現地觀摩、開展組訓演練、進行經驗交流等形式,共享試點成果,共解治理難題,共研工作招法。
“強軍必先強基,強軍務必固本。”青海省軍區領導介紹,省軍區系統面向三軍、協調軍地,所屬單位類型多樣、人員多元、任務多重,既有制約部隊戰斗力建設的難點堵點,又有處在軍地交叉地帶、影響軍事治理的敏感點風險點。
今年以來,青海省軍區堅持靶向施治、綜合施策、體系治理,由省軍區黨委常委帶頭領題調研,通過面對面與官兵交流、深入一線了解基層實情,先后分析梳理出思想文化建設不成體系、訓練內容設置不夠合理、基本秩序不夠正規、自主抓建動力不足等10個方面57項問題,進一步找準提升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效能的著力點。
省軍區領導介紹,今年初,在省軍區黨委擴大會議上,他們確定按照“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示范引路、共同進步”的總體思路,區分省軍區、軍分區、人武部3個層級,圍繞思想文化、練兵備戰、動員征集、人才建設等10個領域,開展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他們明確將省軍區本級、海南軍分區、海東市化隆縣人武部作為“三個層級”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先行試點,并依托黃南軍分區、西寧警備區建設民兵隊伍和民兵裝備倉庫“兩個專項”試點。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軍區黨委常委分別帶領機關人員開展調研指導,研究規范舉措,形成10余份方案;從海南軍分區、海東市化隆縣人武部、黃南軍分區、西寧警備區4個試點單位抽調精兵強將,整合軍地資源、集智創新攻關。
“推進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不能零打碎敲、各自為戰,必須體系抓建、體系糾改、體系推進。”省軍區戰備建設局領導告訴記者,為確保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不變形走樣,他們堅持一套方案統到底,一體聯動抓落實,邊建邊改、邊糾邊治、邊抓邊形成規范化成果。省軍區先后制定出臺《聯合指揮機構編組運行體系》《區域聯合搜救體系實施辦法》《民兵實兵演練流程》等一批打仗急需、建設急用的規范性文件;相繼改造升級功能完備的指揮中心、平戰一體的動員中心、系統配套的訓練中心、智能管理的戰備庫室。
與此同時,擔負試點的4個單位黨委全盤統籌,軍地協力齊抓共建。黃南軍分區深入研究打仗型國防動員建設需求,總結提出“能用、急用、常用、好用、管用、頂用”民兵隊伍建設目標,形成“1個系統、2套教案、3項制度、4類流程、5份清單”配套建設成果;海南軍分區形成了以強軍目標為主線,以“傳統優勢+互聯網”為手段,突出忠誠文化、戰斗文化、安全文化、法治文化、國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化隆縣人武部探索形成25類試點成果,立起人武部建設的“化隆樣板”;西寧警備區梳理匯總5大類試點成果,為省軍區部隊提供了民兵裝備倉庫建設的標準。試點單位建設成果經論證整理,最終形成15項制度機制、18種規范辦法、14個流程模板、12套軟件系統等一整套成果。
集訓期間,參訓人員來到黃南軍分區現場觀摩。該軍分區以視頻和展板等載體,展示民兵建設的經驗做法、制度機制、配套措施;通過組織演練,展示民兵隊伍建設成效。分享交流環節,瑪多縣人武部部長周利民反復翻看《民兵隊伍建設規范化治理成果匯編》《民兵預建黨組織工作細則》等規范性教材和文件,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抓建民兵隊伍,有組織缺凝聚力、有力量缺戰斗力、有需求缺執行力、有制度缺強制力,如今有了‘樣板’,對訓什么、怎么訓、訓到什么標準等,心中更加有數了。”
“啟動無人機巡察庫區。”西寧警備區民兵裝備倉庫副主任胡洪煒帶領警衛人員操控無人機,繞庫飛行一周,不到5分鐘完成庫區安全情況檢查。
“倉庫管理人員少,過去靠人工查庫巡庫耗時又費力,現在我們通過視頻監控、無人機巡邏等方式,實現武器裝備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效率。”胡洪煒告訴記者,他們還組織編寫《民兵裝備倉庫規范化建設指南》,對巡庫查庫、收發作業等6項業務管理制度;軍警民聯防、突發情況處置等8項應急預案;安全風險評估、裝備彈藥存儲安全等7項安全管理規定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規范,為民兵倉庫規范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能推廣的具體指引。
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下一步,省軍區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廣運用好集訓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持續深化基層建設規范化治理,推進長效機制落實,綜合提升建設質效,進一步促進省軍區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呂世軍 楊亞軍 王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