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從部隊轉業后還能有機會踏入大學校園繼續深造,感謝組織對我們軍轉干部的關愛?!鼻安痪?,宜春學院迎來一批特殊的學生——14名2023年度江西省宜春市計劃安置的軍隊轉業干部走進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進行為期4個半月的適應性轉型“充電”。
“軍隊轉業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們既要安置好,更要培養好?!币舜菏型艘圮娙耸聞站志珠L胡曉輝介紹,軍轉干部選崗安置結束后,接收單位會結合所安置崗位要求及長期培養規劃,提出培訓需求。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則依托全日制高等院校,組織軍轉干部帶薪脫產培訓。這是該市安置使用軍轉干部的一項利好政策。自2020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宜春學院搭建繼續教育平臺以來,已有4批次167名軍轉干部參加培訓。
“過去對軍轉干部的崗前培訓教育,大多依托當地黨校開辦短期班,特點是‘全員參與、集中面授’。培訓內容多為時事政策等通識課程,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痹撌型艘圮娙朔罩行闹魅沃x祖菁坦言,走上地方工作崗位后,有軍轉干部反映專業不對口、進入情況慢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干事創業的信心和熱情。
軍轉干部有所呼,相關部門有所應。謝祖菁告訴記者,宜春學院現開設64個本科專業,涵蓋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10大學科門類,選擇與宜春學院合作辦學,為軍轉干部指向性更新知識結構、掃除專業盲區搭建有利平臺。他們把接收單位“所需”與軍轉干部“所補”緊密結合,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升級教學計劃和管理規定,逐步完善軍轉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機制。
“多虧了高校培訓的‘把脈’施教,使我順利度過身份轉變磨合期?!比ツ陞⒓右舜簩W院專項培訓的軍轉干部李俊對此感觸頗深。由于轉業前長期在訓練管理崗位工作,安置到宜春市司法局后,李俊一時不知從何入手開展工作。專項培訓前,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移交安置和就業創業科室工作人員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研等形式精準對接需求,全面分析李俊的知識能力儲備,聽取送培單位意見。宜春學院掌握情況后,為他精心設置法學專業核心課程,并安排他“插班”到政法學院與大學生一起同學同考。一系列量身定制的培養措施,幫助李俊縮短適應期,很快上手開展工作。
“課程設置是基礎,教學保障是關鍵。我們采取導師制,密切跟蹤了解學員動態,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币舜簩W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傅曉濱拿出《2024年宜春市軍隊轉業干部進高校專項培訓教學計劃》向記者介紹,今年,他們邀請地方有關部門領導、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優秀退役軍人企業家及本校專業講師,組成多元化師資團隊,參考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學生的模式,對應不同安置崗位學員開展適應性培訓,并“一對一”幫助學員做好個人職業規劃。
在校表現3學分、專題講座與學員研討5學分……記者翻開高校專項培訓教學計劃看到,專項培訓內容豐富,包括課堂授課、專項調研、參觀見學等。考核方式采用學分制,由線上線下課程學習、紅色基地實地見學、在校表現、結業綜合考核等6個方面構成,參訓學員需修完總計50學分的課程學分,才能準予結業。前不久,學院組織學員開展“宜春市經濟發展愿景”大討論,并計入學分。軍轉干部黃凌云利用業余時間查閱大量資料、多方聯系到相關企事業單位走訪調研。討論中,他的發言數據翔實,提出的建議貼合實際,受到培訓班及工作單位領導的好評。
“高校獨有的特色教學,能夠充分調動軍轉干部的主觀能動性?!苯?,該市召開軍轉干部安置工作回訪座談會,市稅務局總經濟師毛朝陽告訴記者,去年局里選送培訓的兩名軍轉干部回到崗位后,工作積極主動,勇于創新,很快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干。(郭冬明 堯欣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