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箭軍某部召開了一場特殊的“創新圓桌會議”,博士、軍士圍桌而坐,圍繞科研創新各抒己見。隨著3個重點科研選題、5個服務部隊項目的“攻堅圖”新鮮出爐,該部領導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他們告訴記者,博士學識豐富有創新潛力,軍士身處一線知實戰需求,“雙士”優勢互補,創新團隊活力迸發。
“博士攜手軍士搞科研,這種嘗試開始是被‘逼’出來的,沒想到效果出乎預料?!痹摬款I導說,2022年上半年,為深入推進科技練兵,他們籌劃建立“博士創新工作站”,幾名博士興致勃勃卻屢屢碰壁:一名博士帶著某成果歸來,因與單位實際結合不緊密,成果利用率大打折扣;另一名博士對訓練場上重難點問題了解不深,申報的科研課題“含戰量”不高,難以立項。
和幾名博士一樣鬧心的,還有常年忙碌在練兵備戰一線的軍士骨干。他們為解決訓練難題開展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卻因知識儲備不足難以推進,只能望而興嘆:雖有“金點子”,卻無“金剛鉆”。
博士學識高,實踐認知和經驗缺;軍士經驗足,知識儲備和理論功底淺。再加上研究攻關各自為戰、互不相通,造成科研創新聚焦不準、缺乏后勁。該部領導調查研究后,決定打破橫在博士、軍士之間的創新壁壘,讓他們搭配組成創新團隊,在理論與實踐上優勢互補。該部還注重打破博士、軍士之間心理上的障礙,建立集智攻關、外送輪訓、結對幫帶、容錯免責等9項工作機制,搭設“雙士”論壇平臺,推行項目申報、經費支持、后勤保障等舉措,激發“雙士”創新團隊科技創新的動力活力。
“雙士”創新團隊成員發揮各自優勢,開展課題共研、學術共議、難題共克、成果共享等系列活動,走出了一條理論與實踐、高學歷與高技能之間互通共融、互促共進的創新育人路子,在練兵備戰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半p士”創新團隊先后獲批多項新型專利,取得多項軟件著作權,多項研究成果被上級推廣。
“雙士”創新團隊接手某技術革新項目后,二級軍士長趙金福及時梳理出以往任務實踐中的問題清單,大家集智攻關,大幅提高了科研效益。一級軍士長申家超主持研發某型計量裝置遇到技術瓶頸,博士羅治軍主動靠上去給予指導,很快突破難關。二級軍士長劉敦秀協助博士周慶濤,僅用4個月就自主設計出某設備,提高了保障效率。
目前,“雙士”創新團隊又將開啟新的沖鋒。該部黨委一班人也在謀劃更大的“棋盤”:今后將逐步吸納優秀的碩士、學士進入科研團隊,更多更優的人才組合必將結出更有分量的創新之果。(李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