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與“數字人”對話了解紅色文化嗎?想與革命先輩“面對面”嗎?想沉浸式體驗歷史事件嗎?這些想法,如今在革命老區山西省武鄉縣都能實現。
迎著夏日暖風,筆者來到武鄉縣,走進這座沒有圍墻的抗戰歷史博物館。在數字化技術賦能下,這里的“紅”可見可感可學。
“在距離八路軍總部舊址不遠處曾經有一棵參天大樹,是朱德總司令1940年春天親手所栽,它的外表與一般楊樹沒有區別,神奇在于每一個枝丫里都藏有鮮紅的‘五角星’……”“六一”前夕,新落成的武鄉縣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迎來不少參觀見學的小學生。
來自太行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李沐馨被一名特殊的講解員吸引——這名身著灰藍色八路軍軍服的“講解員”,其實是一個虛擬對話數字人,名字就叫“紅星楊”。“‘紅星楊’是我們借助數字化手段,研發的紅色文化數字化系統,游客可以通過和它對話,了解武鄉紅色歷史。”志愿者李華介紹。
“我們不僅能在現場與‘紅星楊’交流,還能通過掃碼在線了解。”一位游客保存下“紅星楊”系統二維碼,打算回家后與孩子一起在線學習紅色文化。
為滿足游客體驗需求,該縣軍地著眼“如何把紅色故事講得更好”,合力將“二維平面”單向輸出升級為“三維立體”交互聯動,啟動八路軍文化數字體驗館項目建設。“該體驗館是全國首個以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數字體驗館,也是全國首個‘人工智能+紅色文化’的研學場館及全國首個紅色文化大腦。”該縣縣委宣傳部領導介紹。
除了“紅星楊”,該體驗館推出的“紅色武鄉數字星譜”同樣受到游客追捧。“紅色武鄉數字星譜”上,每一顆星代表著一位革命將領、一次重大戰役、一處紅色遺址、一座太行豐碑。筆者按照提示,在系統操控設備中點擊“將星閃耀”板塊,進入革命將領專區,輸入“朱德”,朱總司令在武鄉的戰斗和生活內容即可呈現。“一一點亮‘紅色武鄉數字星譜’,就是點亮武鄉的歷史夜空。”李華說,武鄉的紅色薪火,在軍地有關部門努力下,以充滿時代特點的方式相傳下去,讓更多人知曉。
紅色文化與現代科技手段碰撞迸發的魅力,為該縣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找到新路徑。目前,該縣武鄉八路軍文化園、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總部磚壁舊址、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關家垴戰斗遺址等20多處革命紀念館、革命遺址,都設有數字互動體驗區。游客只需動動手指,一個個紅色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一樁樁歷史事件,便以立體化、生動化方式呈現,讓游客自覺自愿地融入紅色文化、主動參與體驗。
不僅如此,縣人武部還與太行干部學院、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八路軍文化園、縣融媒體中心、黨史辦等部門聯合開發了“游學地圖”等多功能“紅色武鄉云上游”小程序,豐富了線上國防教育園地。
“打開‘游學地圖’小程序,不僅可以個人闖關答題,還可以創建群組,以組隊方式參與,實現團體學、趣味學。”縣人武部部長陳巍偉介紹,他們還組建了民兵宣傳分隊,利用直播平臺開展國防教育。如今,360度沉浸式“云逛”國防教育園地,已成為武鄉群眾零距離接受國防教育的新路徑。
“真聽、真看、真感受,讓群眾沉浸在武鄉紅色文化海洋,主動學習國防知識、了解黨史軍史,促使國防教育入腦入心。”陳巍偉說,在數字技術賦能下,武鄉的紅色資源“活起來”,進一步增強了教育效果。(張偉 張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