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旅多專業編組展開訓練。鄭陳波 攝
真假混雜,信息難辨虛實;交替干擾,官兵斗智斗勇……夏日,海軍某旅野外訓練場,一場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實戰化訓練拉開帷幕。
“偵察號手注意!”偵察技師任永潔按照雷達號手朱琦提供的信息,迅速展開搜索。偵獲對手通信信號后,他將測向信息和信號分析情況一并上報指揮所。
指揮所內,由多個專業組成的參謀編組緊張有序地展開作業,借助偵察編組傳回的“敵情”信息,縝密開展戰術計算和情報分析。綜合各方情況作出研判后,指揮員果斷定下決心,并下達通信干擾指令。
收到指令,干擾號手譚羨文與信號分析技師迅速行動,以最佳干擾樣式成功壓制對手通信。
“信息傳遞更加快捷,指令下達更加高效,各戰位反應更加迅速,戰術運用更加精準,科學靈活的作戰編組果然不一樣!”談起此次訓練感受,指揮所參謀黃拓感慨地說。據介紹,此次訓練中,他們結合任務需要將不同專業、不同戰位人員融合進同一編組,并導調多種特情檢驗成員間協作配合能力。
“與以前相比,新的編組方式可以將多類作戰要素更好地融在一起,實現弱項互補、專長共享。”黃拓說,他們嘗試將不同要素進行共同編組,源于之前的一次教訓。
一次,上級組織帶作戰背景的實戰化訓練。指揮員結合戰場態勢命令雷達號手朱琦:“一旦發現目標信號,無需請示即實施干擾。”然而,朱琦帶領班組成員精心“撒網”布控后,卻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對手蹤跡。官兵復盤總結發現,根據事先明確的處置流程,通信偵察站偵獲對方信號后已逐級上報。因彼此溝通不暢,雷達偵察編組未能及時掌握這一情況,錯過了實施干擾的最佳時機。
“戰機稍縱即逝,任何一個環節出了紕漏都會影響全局,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參與復盤總結的該旅一名領導分析說,從訓練過程看,各編組要素相對獨立,彼此協同少,信息難共享。其根本原因在于力量設置配備不合理,模塊、單元、要素沒有形成應敵合力,出現紕漏是必然的。“現代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系統與系統的較量,作戰編組必須加強要素的聯合性、協調性和整體性,方能形成整體作戰優勢。”他一針見血地說。
“未來戰場,多專業混編、多兵種協同配合是常態,只有按照任務實際進行科學編組,才能在作戰中多一分勝算。”該旅官兵形成共識。為此,他們按照“任務決定樣式、樣式決定編組、編組決定能力”的思路,打破崗位專業與建制限制,按戰斗任務進行合理編組,促進多種專業作戰效能的末端聚合,以滿足不同作戰任務需求。
在此基礎上,為強化官兵協作配合意識,他們還制訂嚴格的編組規程,綜合考量任務目標、規模和環境等因素,及時調整編組結構,最大限度實現作戰要素的密切協同、多種力量的綜合使用和各武器平臺的優勢互補。
偵察技師與信號分析技師組成偵察分析編組、偵察員與干擾號手組成偵察干擾編組、情報參謀與作戰參謀組成參謀編組、連主官與作戰參謀組成指揮控制編組……經過一段時間嘗試,該旅初步摸索出多種符合任務需要、力量構成合理的要素編組方式。據了解,為讓各個作戰編組發揮最大作戰效能,他們還緊盯作戰需求,不斷強化官兵協同意識、體系思維,打破單要素、分專業訓練模式,按照“精通本專業、掌握相近專業、熟悉相鄰專業”要求,組織大家拓展專業學、交叉崗位練,進一步提升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
同時,該旅還遴選多崗位專業骨干進行編組示范,圍繞編組設置、人員選配、陣地選擇、協同方法等制訂具體細則,為日常開展編組訓練提供指導。“編組訓練不僅提高了專業骨干的配合默契度,而且強化了體系思維、錘煉了綜合技能。”該旅領導說,如今,一批一專多能人才逐步成長起來,他們總結編組訓練經驗,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金點子”,進一步提升了訓練質效。
前不久舉行的一次編組實操考核中,信號分析技師劉浩與偵察技師高宇等組成偵察分析編組。他們按照明確的任務分工通力協作、緊密配合,順利通過考核。目前,該旅多個作戰編組通過實操考核,并在體系練兵實踐中,圍繞多類環境條件、多種作戰樣式集智攻關,取得一批戰法訓法成果。
戰車快速轉移就位,天網布控嚴絲合縫,“敵”無人機被一網打盡……記者在該旅某營指揮控制編組訓練現場看到,在幾名連主官協助下,指揮室參謀根據不同作戰想定制訂作戰方案。訓練任務下達后,指揮員坐鎮“中軍帳”,合理調配兵力、開展作戰部署,各連干部骨干按照指令有序展開行動。(陳典宏 陳子原 陳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