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級通知,我在外執行任務的3名同志受傷并感染,請立即前出搜救轉運。”5月上旬,空軍軍醫大學組織戰場傷員救治教學訓練,由該校教員和學員組成的救援隊,圍繞戰場救護、空運后送、方艙隔離轉運等課目開展專攻精練。其間,他們將最新科研成果運用于訓練,既為練兵備戰提供服務保障,又借助實踐檢驗了成果質效。
“此次訓練中,我們緊貼部隊需要,將教學科研成果運用到衛勤保障中,既錘煉學員專業技能,也為改進提升科研質量積累了一手資料。”該校領導介紹說,他們在訓練中突出生物安全防護、空運后送護理等技能,模擬戰場環境,細化想定內容,專門將研發的隔離轉運救治方艙等設備運用到相關環節。
硝煙彌漫的叢林中,參訓人員展開緊急搜救;螺旋槳高速旋轉的戰機旁,空運后送火速展開;隔離轉運救治方艙內,醫護人員緊張有序、精心救護……訓練結束,參訓人員結合任務進程展開復盤研討。大家認真梳理存在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制訂改進措施,為下一步開展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提供參考。
“此次訓練中用到的隔離轉運救治方艙,有很強的航空適應性,能完成陸海空全域智能通聯。”該校領導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優化完善教學訓練方案,通過開展群眾性練兵比武、崗位技能競賽等提升學員能力,并嘗試與基層部隊聯合組織救治訓練,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李淼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