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間,海軍勤務學院某大隊各中隊的意見箱里,官兵提交的意見數量發(fā)生了三次變化,每次都帶來新面貌:
——一年前,官兵意見增多了,推動基層各項建設火熱展開;
——半年前,官兵意見減少了,大家坦言幸福感明顯提升;
——一個月前,官兵“意見”再次增多,干部骨干心里卻暖流涌動。
官兵意見數量的起起落落,背后有什么鮮為人知的故事,給抓建基層帶來怎樣的啟示?帶著疑問,記者走進該大隊一探究竟。
“心思很難猜,嘴巴撬不開;若問有啥事,擺手就走開……”該大隊領導告訴記者,一年前,他們在官兵中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但干部骨干發(fā)現,戰(zhàn)士們對內心的想法或需求大多避而不談。各中隊設置意見箱后,官兵反饋的意見也是寥寥無幾。
直到有一天,下士周俊良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讓大隊領導找到了改變現狀的切入點。
那天下午訓練結束后,該大隊某中隊組織各班整理隊列,等人員到齊后統(tǒng)一帶回。然而,大家左等右等,其中一個班卻遲遲不見蹤影。周俊良隨口提議:“多數人等少數人太浪費時間,不如分批帶回……”這句話恰巧傳到路過訓練場的指導員唐家起耳朵里,他立即停下腳步,指定一名班長負責把隊伍帶回,讓未能按時集合的官兵訓練結束后自行組織回營。
晚飯后,唐家起找到周俊良,與他來了一次促膝長談。
“你下午提出的建議非常好。中隊就是咱們的家,還有沒有建好這個家的其他建議?”唐家起推心置腹的一番話,讓周俊良頗感意外,更深受觸動。過去,他總認為單位全面建設、重大事項決策都是領導干部的權力,與自己這個普通士兵關系不大。沒想到,自己隨口發(fā)句牢騷,指導員竟如此上心。
感動之余,周俊良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思考,打開了話匣子:“我建議,體能訓練時間除組織常規(guī)訓練外,還可加入踢足球等體育活動,既能強身健體,還有利于融洽官兵關系……”
這場開誠布公的談心交流,不僅讓周俊良感到心里暖暖的,也讓唐家起意識到密切官兵關系對基層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以情帶兵,才能更好地暖兵心、聚人氣。”該大隊黨委一班人結合這件事討論認為,改變戰(zhàn)士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此后,干部骨干俯下身子,與戰(zhàn)士學在一起、訓在一起、玩在一起,官兵關系越來越融洽,內部氛圍越來越和諧。
漸漸地,原本被官兵冷落的意見箱變得“熱鬧”起來。大家開始化被動為主動,從“要我提意見”變成“我要提意見”,以往“新兵不敢說、老兵不愿說”的現象得到改變。
“訴求被聽見,能力被看見,大家自然愿說、敢說。”戰(zhàn)士張榆告訴記者,他投到意見箱里的一條意見,很快就落了地。
一次,張榆對中隊文化氛圍不足提出意見,希望中隊集聚官兵智慧,打造強軍文化墻,增強軍營文化建設的兵味、戰(zhàn)味。這條意見很快引起該中隊指導員趙健的重視。中隊干部在廣泛聽取官兵意見建議基礎上,經過研究討論,決定將打造強軍文化墻的工作交給戰(zhàn)士們自主完成。
“我學過設計”“我有美術功底”……消息傳出,戰(zhàn)士們爭相報名參與。全體官兵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為原本色彩單調的活動室、閱覽室墻面增加了不少海軍元素,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
半年前,該大隊某中隊籌備召開軍人委員會會議。為廣泛收集官兵意見建議,風氣監(jiān)督員黃楚偉打開意見箱,卻發(fā)現戰(zhàn)士們提出的意見建議明顯減少了。大隊領導盤點半年來狠抓基層全面建設的工作成效,驀然發(fā)現——
從“夜訓組織更加安全”“特殊天氣訓練組織更加合理”到“文體器材按需求定期更換”“操場跑道整修迅速”,短短半年間,訓練環(huán)境明顯改善,組訓質效大幅提高。
在上級組織的一場團體競賽比武中,所屬某中隊官兵密切協(xié)同、高效配合,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另一中隊官兵在“雙爭”活動中齊心協(xié)力、奮勇拼搏,獲評“四鐵”先進單位……
榮譽越來越多,成績越來越好,官兵滿意度也越來越高。一度“熱鬧”的意見箱,漸漸重歸“沉寂”。
一個月前,該大隊干部骨干無意中發(fā)現,官兵投進意見箱里的信封又逐漸增加了。
展開一張張精心設計的信紙,大隊領導被深深地打動了——“與情同手足的戰(zhàn)友朝夕相處,我找到了家的感覺”“指導員鼓勵我參加演講比賽,讓我在突破自我中快速成長。這份成績,屬于我也屬于他”“班長的嚴格讓我訓練成績快速提高,班長的耐心讓我感到兄長般的溫暖”……
原來,不知是誰帶的頭,將自己在工作、生活、訓練中收獲的感動訴諸筆端,悄悄投進意見箱,引得戰(zhàn)友們競相效仿。一個小小的意見箱,就這樣變成了大家吐露心跡的留言板。
小小意見箱的變遷,折射該大隊抓建思路的轉變、單位風氣的改變。如今,隨著工作訓練環(huán)境逐步改善,官兵心氣兒越來越順、凝聚力越來越強,部隊全面建設水平水漲船高。(楊艷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