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第82集團軍某旅機關一名參謀來到某連檢查訓練秩序,正碰上該連組織共同課目考核,得知成績優秀率頗高,他便提出向戰士們“學兩招”。令人意外的是,在多輪演示教學中,僅2名同志發揮穩定,其余幾人均在參謀面前“露了怯”。
“參謀在旁邊看著,有點緊張……”中士馬博文不好意思地說。連長于勇卻在一旁紅了臉——成績偶有波動屬于正常,但幾輪演示下來,這么多人臨場發揮“失誤”咋能是巧合?
經過摸排,于勇在考核錄像中發現了端倪:不少成績達到“優秀”的同志都有多段錄像,顯示的成績有高有低。可以推斷,這些人在考核中考了很多次。
“考核時,確實常有戰友提出‘重考’請求,礙于戰友情面,只得同意。”于勇找到負責考核的訓練骨干了解情況,骨干們承認,其實很多人并沒有達到“優秀”標準,為了成績好看,他們會申請再考一次甚至幾次。
“在嚴肅的考核面前講條件、搞變通,是訓風考風不實的表現。”于勇當即指出訓練骨干的問題,“‘優秀’是實打實練出來的,不是三番五次試出來的,必須擰干訓練成績里的‘水分’!”
于勇隨后召集訓練骨干重新調整考核辦法、優化編組,當場宣布此次考核成績作廢,擇日再考。
此事很快傳到旅領導那里。“考場連著戰場,戰場上可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作為軍人,要保持‘隨時準備打仗’的狀態。追求好成績的初衷是好的,但用錯了方法,這種現象必須堅決糾治。”旅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
就這樣,一場端正訓風考風的自查自糾在全旅范圍內展開,各營連嚴把訓練考核關,精心組織、堅持標準、不講情面,除了因故未參加考核需要補考外,不允許“再考一次”。官兵們把每次考核當成“最后一次”,充分準備、認真對待、全力以赴。
直觀的變化反映在訓練場上。官兵們把主要心思精力花在平時訓練中,大家奮勇爭先,不斷突破自我。他們心里明白,要想達到“優秀”標準,多練苦練才是正確選擇。
一段時間過后,考核再次如期而至。該連官兵摩拳擦掌,拼勁十足。成績公布,雖然“優秀率”有所下降,但大家心里更踏實了。在單項考核中拔得頭籌的馬博文,指著“龍虎榜”上自己的名字說:“沒有‘再考一次’的指望,每一次都拼盡全力,讓我對‘考場如戰場’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劉凡 孫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