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官兵的力量有多大?他們集智革新的成果有多甜?仲春時節,記者到西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采訪,在這里找到了答案。
官兵結合訓練梳理的3條“金點子”,被納入旅戰法技法庫;專業骨干結合裝備使用與保障總結的6條設備改進建議,以及相關革新成果通過實訓檢驗,近日將在全旅推廣……提及前段時間從機關部門陸續傳來的好消息,某營一連連長郭森林一臉笑容。
無獨有偶。近段時間,該旅許多連隊也是捷報頻傳:加入“創客工作室”后,一級軍士長肖俊針對某型雷達低空飛行小目標偵測難題提出解決方案;某營官兵組成技術小組對天線設置進行調整組合,有效縮短了設備展開時間……
“訓練中,只要善于發揮‘身在一線、直面炮火’官兵的聰明才智,就能找到管用招法,為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思路。”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他們堅持籌劃工作、決策部署問計于兵,戰法創新、訓法改進求解于兵,把基層建議、官兵智慧融入到黨委決策、戰建指導和人才建設中。從去年開展“大練兵、小創新”活動以來,該旅引導官兵圍繞戰法技法、組訓管訓、戰時政治工作等方面建言獻策,先后有多個“金點子”經過實踐檢驗后被采用。
讓士兵骨干參加或列席有關會議,是該旅各級一直的好傳統。
第一次參加營黨委議戰議訓會,二級上士王茂指出“營里骨干人才建設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并圍繞“以專長化任教多渠道培養骨干”提出具體建議,引發營黨委一班人的熱烈討論。后來,經過遴選考核,王茂被任命為某型導彈車教練員,在上級組織的比武中帶領戰友取得兩個課目第一的好成績,他自己因任教成果突出被評為“金牌教練員”。
為夯實官兵軍事體能技能基礎,警勤連逐步增加訓練強度,但官兵傷病率也在增加。為此,連隊干部頗為苦惱。他們商量后,向全連發出“英雄帖”,廣泛征集應對之策。大學生士兵徐健鵬有體育專長,接受過專門培訓。他找到連隊干部請纓擔任軍體教練員,利用所學知識、結合課目特點改進訓練器材,制作的“單杠輔助器”“抽拉式防滑帶”等有效減少了戰友訓練傷的發生。
“誰有好想法就大膽提出來,哪個點子好就用哪個,這種氛圍讓我們干工作、搞創新感到很有成就感。”徐健鵬說,如今,每次執行任務或參加比武考核,連隊都會組織大家召開“諸葛亮會”、開設“講武堂”,聽取意見建議、收集“金點子”;任務完成后,還會召開反思會、復盤會,及時聽取大家的體會感受,梳理經驗教訓,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實踐證明,基層官兵中蘊藏著巨大智慧。各級干部能否‘謀’得更科學,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能否通過開門問計,把蘊藏在基層這座‘富礦’中的官兵智慧開掘出來。”聊起工作體會,該旅一名領導感慨地說。據介紹,該旅機關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專門在業務科室和基層營連間搭建起信息反饋與共享平臺,定期組織官兵就崗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梳理的經驗等開展交流活動,并匯總相關成果。
一次,機關組織交流活動,幾名基層單位代表匯報完工作亮點后,又結合階段任務分享了自己在組訓施訓、新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做法與體會。期間,指揮連對專業骨干開展量化積分考評的做法,引起了某營黃營長的關注。后來,他專門到指揮連參觀學習。在此基礎上,該營結合實際改進相關做法,不但提升了軍士隊伍建設質量,而且發現培養了一批好“苗子”,為人才建設儲備新生力量。
“提出的建議被采納運用,對我自己也是很大的鼓勵。”戰士譚積松剛到部隊時,體能基礎相對較弱。他結合自身情況循序漸進訓練,很快有了進步,并被評為“訓練之星”。后來,他在單位組織的“諸葛亮會”上,分享了提高新兵體能訓練成績的幾個“小妙招”,被采納后在訓練中得到運用,效果明顯。
開門問計、向官兵求解破題招法,用好“金點子”,讓該旅各級嘗到了甜頭。為此,該旅黨委完善相關機制,推行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征求基層意見制度,尤其注重發揮軍人委員會等基層群眾組織的參謀和助手作用,按照制度規定進一步健全軍人代表會議,逐步建立起問計基層的長效工作機制。
前不久,該旅在廣泛開展“研新裝、鉆戰法、破難題”活動的同時,安排軍士教練員、專業骨干赴航空兵部隊跟班見學。他們見學歸來后,機關部門趁熱打鐵組織大家結合所學集思廣益攻關,梳理匯總了10余條實用招法。(張磊峰 鄧棟之 謝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