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2億元人民幣”——中國3月5日公布2014年度軍費預算后,海外輿論不僅聚焦“12.2%”的中國軍費增長幅度,更紛紛猜測,這筆支出將如何分配。
更多大型水面艦只下水
臺灣《中國時報》認為,從今年起,解放軍將加強一線作戰力量和高技術兵種、減少軍隊層級、裁汰文職冗員、購置高新技術裝備。
2012年9月25日,中國航母遼寧艦進入海軍服役,此后,人們的目光就轉向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上。今年1月有消息表示,遼寧艦交付后,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在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預計周期六年,未來我國將至少擁有四艘航母。
除航母外,據俄羅斯星球網站報道,中國的兩艘094型“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已經完工,每艘攜帶16枚潛射彈道導彈。而093型“商”級攻擊型核潛艇將替代過時的091型“漢”級核潛艇。技戰術性能可與美俄最先進核潛艇媲美的095型攻擊型核潛艇已經開始建造。
在水面艦艇方面,中國正在全力建造052C/D型驅逐艦和054A型護衛艦。臺灣《中國時報》猜測,中國海軍三大艦隊未來有望各增加一個驅逐艦和護衛艦支隊,并有望增設兩棲登陸艦支隊和補給艦支隊,增加核潛艇部隊編制,續建核潛艇基地。
第五代戰機實現高低搭配
在空中,要數第五代戰斗機殲-20和殲-31以及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最受人關注。在2011年1月進行首飛后,今年3月初,這種第五代戰斗機的改進型也進行了首飛,從目前網上出現的圖片中可以看到,編號為2011的改進型殲-20的外形相比此前的飛機進行了多處改進,提高了隱形能力。據美國五角大樓預計,殲-20將于2018年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
此外,中國自主研發的另一種第五代戰斗機殲-31最近也進行了試飛。有消息指出,中國空軍版的殲-31或將于今年年內面世,與殲-20形成中國戰斗機的高低搭配。而運-20運輸機首飛一年多以來,試飛進展比較順利,已經實現了最大起飛重量和最大飛行高度試飛。
據美國《大眾科學》月刊報道,雖然中國當前開發的運-20運輸機和殲-20戰斗機備受矚目,但互聯網上披露的新產品表明,中國還有更長遠的規劃。最近,西北工業大學網站出現了一幅長遠研發規劃的圖表,該研究名為“0901工程”,說明中國正努力研究尖端技術,包括空天機動飛行器、第六代戰機和速度能達到10馬赫的高超音速發動機。
在直升機方面,中國的第一批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和武直-19已經進入陸軍航空兵服役,極大地彌補了解放軍在這方面的缺口。而去年年底,一架被稱為直-20的國產新型中型通用直升機進行了首飛,2014年將進行更加密集的試飛。
戰略核威懾力將總體提升
據報道,今年1月9日,中國軍方在本國領空首次成功進行了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的飛行試驗,這種載具的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周刊》認為,一旦中國將這項技術交付使用,北京將擁有一種能夠挑戰現有導彈防御體系和擴大其彈道導彈打擊陸海目標范圍的武器。五角大樓認為,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1D即將投入使用,因此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的研發最終導致一種射程更遠、操控更加靈敏的反艦武器問世的可能性增加了。
除了高超音速武器,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報道,中國在去年12月進行了“東風”-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二次試射,這種導彈射程可達1.1萬-1.2萬公里,能搭載最多10枚分導彈頭。“東風”-41加上“東風”-31A和“巨浪”-2,將極大增強中國的戰略核威懾力。
軍費的增長使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實現了更新換代,增強了戰斗力,但《澳門日報》也指出,軍費增長并不意味著窮兵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