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中國與東盟的“高度信賴”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有一件事情似乎確定無疑:中國將在未來10年或20年內崛起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世界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在2019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曾說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因此,中國須在成為世界頭號國家之后承擔更多責任。這是不可避免的。未來10年,隨著其崛起,中國將受到世界的格外關注。世界將尋找中國在成為世界頭號國家后如何行事的線索。這是中國與東盟關系將變得極為重要的原因所在。它將為全世界提供一個可以遵循的友好親切關系的典范。
中國現在與鄰國關系相對良好,但并未達到“高度信賴關系”的程度?;蛟S,美國與歐洲的關系最能夠說明“高度信賴關系”的性質。雙方隔大西洋相望,但卻因為密切的人文交流而聯系在一起。盡管美國軍隊曾在二戰時與德意軍隊開戰,美國和歐洲現在沒有任何交戰的可能性。
這并不意味著,美歐關系不存在任何問題。雙方存在經濟爭端,都在努力就“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達成一致意見。當得知美國情報機構監聽自己的個人手機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十分氣憤。然而,盡管面臨這些問題,美國與歐洲之間的信賴與合作依然保持在高水平且牢不可破。
中國可以期望與東盟構筑這種“高度信賴關系”。就像歐洲不會以任何方式威脅美國一樣,由中小國家構成的東盟也不會以任何方式威脅中國。的確,自鄧小平于1978年11月對曼谷、吉隆坡和新加坡進行歷史性訪問以來,過去30年中,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在許多領域均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時任中國總理朱镕基提議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又上了一個臺階。中國以東盟國家“早期收獲計劃”做出了巨大的單邊讓步。該計劃從2003年起對東盟出口至中國的超過600種農產品和100多種制造業產品以及中國出口至東盟的一些農產品降低了關稅。自由貿易區于2010年正式啟動。現在,一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功結束談判,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必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然而,中國與東盟關系中存在一些困難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其中一例便是南海領土爭端。幸運的是,所有各方一致同意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中國和東盟還就《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達成一致,并正在為達成“南海行為準則”進行協商。
這其中一個復雜因素是中國南海地圖中的九段線。所幸的是中國尚未完全澄清九段線的內涵,這一模糊性給各方談判提供了空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指出,南海的航行自由從來就沒有問題,將來也不會成為問題。
中國政府保證尊重航行自由對自身的長期國家利益而言至關重要。當中國崛起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后,她將與美國有著同樣的利益,要確保公海的航行自由。中國和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利益將會重合,正如美國和蘇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航行自由的談判中有著共同的利益。
因此,在南海作出影響航行自由的全球利益的主權主張不符合中國的長期利益。中國在南海獲得成功,卻失去世界大洋,這對于中國而言將是可悲的。鑒于此,我相信,相關東盟國家一定可以與中國共同找出解決南海問題的長期友好方案。
而這將為中國與東盟構建類似于美歐關系的“高度信賴關系”鋪平道路。需要強調的是,西方媒體持續負面描繪中國的崛起,并暗示中國將崛起成為一個富有侵略性的大國。這自然是荒謬言論,但中國決不能低估這些媒體在定義全球輿論方面的能量。
駁斥這些負面新聞的最佳方式是中國通過實實在在的行動向外界展示,她與鄰國有著“高度信賴關系”。中國與東盟關系為這一“高度信賴關系”提供了最佳機會。它不僅將在東南亞地區為中國帶來益處,而且還將給其帶來全球益處,因為它將向世界表明,與鄰國的友好關系證明了中國對于和平世界的承諾?!?作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是《大融合:東方、西方,與世界的邏輯》一書作者,新加坡籍,本文由王曉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