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演戰中心指揮員商討作戰對策
部隊演練,有腳本是允許的,因為腳本就是作戰預案,再怎么詳盡都不為過。但絕對不能有“劇本”,指揮員更不能事先把臺詞背熟了,把演習變成“演戲”。
一些部隊的演練,經常以匯報訓練成績、展示訓練成果為目的。所謂戰場、方案往往都是熟悉的;作戰程序、結局大都是事先準備的;難度、目標要求通常也是部隊能夠承受的;所謂“藍軍”,即使是真有兩下子,最終也是“不經打”。這樣一來,“敵”情不需要很深的研究就能看透,“意外情況”不需要很高的謀略就能處置,戰斗不需要很多的招法就能打贏,結果是演必順、演必勝。
部隊演練,有腳本是允許的,因為腳本就是作戰預案,再怎么詳盡都不為過。但絕對不能有“劇本”,指揮員更不能事先把臺詞背熟了,把演習變成“演戲”。我們常批評訓為看、演為看,訓給誰看、演給誰看呢?無非是上級。有的同志生怕在上級面前丟分、丟面子,影響單位榮譽,影響個人進步。因此,演練中都希望露臉,而不愿意露丑。對這種不良訓風,必須堅決反對、切實糾正。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爭活劇充滿了變數,不可能按照“劇本”來演。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可謂“背臺詞”的高手,但只會紙上談兵、不懂實戰,最終被卒伍出身、深諳用兵之道的秦國將領白起打敗,導致四十多萬趙軍被活埋的慘劇。由此可見,指揮員“背臺詞”的教訓和惡果是何等慘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俄反恐演練中,俄羅斯軍官說:“我們寧愿演習出問題,也不愿將來在戰場上出問題。”為彌補訓練短板,許多西方強國的軍事演練往往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其目的就在于警示軍隊要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從而克服弱點、消除盲點。他們看重部隊的實戰能力,追求的是每一次演練都暴露一些問題,以利于把問題消滅在和平年代,上了戰場少出問題或不出問題。
軍事演練是對部隊武器裝備、官兵戰斗作風等方面的綜合檢驗,是提升部隊戰斗力的重要途徑,必須講究實打實。演練中,不僅不該“背臺詞”,而且必須把對手估計得更高一些,把戰場環境模擬得更加真實一些,把形勢設想得更為復雜一些。平時多摔打,戰時才能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