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維吾爾族退伍戰士克里木,向民族六連的官兵報告了一則好消息:今年初,經筆試、口試多道考核程序,剛剛脫下軍裝的他,直接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51團任命為三連治安大隊指導員兼支部書記。
克里木,曾是南疆某國防團民族六連的下士。民族六連,是一個由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等7個民族官兵組成的多民族連隊。長期以來,六連始終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建連育人,強化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連隊鑄就了“忠誠團結心向黨”的連魂,多次被軍區樹為“先進單位”。
著眼更好地履行新的使命任務,六連專門建起了小黨校,將民族官兵培養成基層政權的骨干,民族團結的模范,維穩處突的尖兵和科技致富的領頭雁。在服役期間,堅定政治信念,提高能力素質,爭做一名合格的好戰士。回到地方,成為維護民族團結的“種子”。
“民族官兵在小黨校里,重在學理論、強素質。”指導員孫彥華介紹,除了軍事訓練、創新理論外,官兵們還要學習民族宗教政策,參加軍地兩用人才多專業的培訓。
前兩年,六連與共建單位——阿克蘇地委黨校簽定了長期合作協議,每周邀請該校雙語教師來連開設創新理論輔導課,并將官兵理論學習讀本譯印成維、漢兩種版本,制成“口袋書”。在此基礎上,連隊也自我挖潛,在每層樓舍都建有“雙語”理論學習小喇叭,在門廳信息平臺上滾動播放“雙語”理論資料。同時,安排漢語基礎較好的大學生士兵和骨干,與基礎較薄的官兵結對幫扶。
“入伍即上學,退伍即畢業。從新兵踏入連隊,我們就根據他們的實際,量身打造了合體的培訓規劃,按‘雙語’能力,將戰士分為高中初3個班。同時,根據個人愛好興趣,報名參加由團里統一組織的軍事、電腦、樂器、駕駛以及種養殖等各類興趣班。”孫彥華介紹,“經小黨校的培訓,一大批思想紅、武藝精、素質強的民族士兵脫穎而出。”
據統計,僅近3年,連隊就有35名官兵獲得了自學考試大專、本科文憑,232名官兵獲得計算機等級證書,28名退伍戰士被選拔為鄉鎮(村)干部,涌現了大批被全軍或軍區表彰的優秀人才。
維吾爾族士官帕里哈提,學理論、精武藝,先后發明了自動步槍夜間瞄準裝置等15項發明,其中4項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手槍步槍分解結合至今保持了17秒不破的紀錄。參加總政“優秀‘四會’政治教員”比武,獲獎受軍委領導接見。4次立功,被軍區表彰為“昆侖衛士”,現已破格提干。
目前,六連的訓練成績,也位于全團前列。連隊2次擔負師按綱施訓試點任務,革新訓練成果15項,6項點醒法訓練被上級推廣。大批“神槍手”、“神炮手”、“快槍手”、“飛毛腿”等大批訓練尖子蓬勃而出。狙擊槍手木蘭江,今年參加軍區射擊集訓,打出了滿環的優秀成績,當即立功。連隊參加團首屆軍體運動會,幾近囊括了所有金牌,被評為冠軍連。
長期扎實的理論學習,鑄就了官兵堅如磐石的政治信念。一次,戰士努爾阿迪力上街購物返回連隊,發現地方商販找回的50元紙幣上有“法輪功”反對宣傳語,就第一時間將情況報告給連隊,并將紙幣上交團政治處保衛股。
如今,思想、技能雙過硬的六連官兵,充分發揮語言相通、情況熟悉的優勢,在維護駐地社會穩定與民族團結中,擔任起重要角色。
這些年,利用探親休假之機,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五個一”活動。即,幫扶一個孤寡老人,資助一名貧困學生、宣講一次民族政策、發放一批宣傳資料、撰寫一份探家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