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正式簽署《國防部“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實施計劃》(以下簡稱《實施計劃》)。有評論稱,此舉標志著美軍“多域作戰”概念向實戰化邁出重要一步。
“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是當前美軍正在發展的新型聯合作戰概念,其核心是把美軍所有軍種的傳感器和作戰單元連成一個網絡。希克斯聲稱,目前,美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如空軍、海軍和航天作戰中心、E-3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等并未針對未來沖突進行優化,難以滿足未來戰爭需求。因此,美軍需要一種全新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將其所有傳感器和作戰單元實時連接,使各軍種內部、不同軍種間、美軍與盟軍間,在陸、海、空、天、網等各個作戰域,都能實現無縫通信,協調一致展開軍事行動。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首席信息官丹尼斯·克萊爾在五角大樓的網絡會議上表示,目前的指揮與控制系統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對匯集的情報信息進行分析,并據此發布命令。隨著未來戰爭節奏的加速,在沖突發生后,通常需要指揮官在幾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作出決策。克萊爾聲稱:“這就是推出‘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概念的意義所在。”
美國多家媒體援引克萊爾的話稱,《實施計劃》的正式簽署,標志著五角大樓向新技術應用以及“多域作戰”概念實戰化的目標邁出關鍵一步。
克萊爾對文件的簽署表現出極大熱情,他稱:“這正是我們需要做的。我認為我們已經交流過并制定了時間表,現在是時候把這些付諸實踐了。”克萊爾表示,《實施計劃》確定了搭建“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體系時的任務劃分。“每一個人,每一個小組,每一個軍兵種和委員會都被清晰地界定了各自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擔的任務。”克萊爾說,“實施計劃讓每個參與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以及其他人在做什么,這有利于加強參與者之間的協同與合作。”
克萊爾表示,五角大樓的下一步工作,是按照計劃將美軍各軍種處于不同作戰領域的傳感器與作戰單位連接起來,搭建起“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的基本架構。希克斯信心十足地稱,未來幾年內,該項目將持續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
美國“海軍陸戰隊時報”網站指出,五角大樓事實上已對“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概念進行過2次驗證性演習。第一次是在2019年12月,演習重點是模擬應對巡航導彈的威脅。演習中,美軍戰斗機、艦艇、雷達系統、移動火炮系統和地面傳感器等,成功對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分析和共享。第二次是在2020年7月,檢驗了美軍戰斗機、艦艇、特種作戰部隊等在惡劣環境下的聯合作戰能力。
媒體評論認為,兩次演習均證明“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概念具有實用價值,且可操作性較強。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稱,“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能大幅提高軍隊共享信息和作出決策的速度,確保美軍快速應對各類威脅。目前,美軍對“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也有媒體認為,出于各軍種利益沖突等原因,美軍距離搭建一個真正的“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系統,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