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6月4日刊登題為《美國在海上撤退》一文,作者是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克里斯托弗·萊曼。文章稱,在過去7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美國享有無可置疑的全球海軍優勢,我們可以滿懷信心地認為,美國海軍可以隨時隨地建立并保持海上主導地位。
文章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美國海軍漸漸式微,截至2012年底,艦船數量從將近600艘減少到區區283艘。如今在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了防務新戰略,有可能加速美國海軍力量的持續衰落,尤其是相對于茁壯成長的中國艦隊來說。
文章說,借鑒警世故事無需遠望。就在兩年前,《華爾街日報》頭版刊登了一篇題為《太陽照耀不列顛:從統治大洋到揮手告別》的文章。文章講述了英國從“一個曾經主導各大洲、統治各大洋的島國變成一個海陸空軍再也沒有能力‘全頻譜’作戰的國家”的過程。美國如今是否走上了相同的道路?跟英國一樣,美國承受著巨大的財政壓力;跟在英國一樣,有人力主大幅削減軍費——有些是為了避免社會開支的大幅縮水,有些是為了阻止國債進一步增加。
文章稱,英國喪失世界強國地位已是既成事實,那里的軍費之爭實際上是關于如何控制軍隊的進一步衰落。然而對美國來說,還沒到交出全球海軍強國地位的境地。盡管如此,美國海軍正朝著那個方向發展,在過去二十年里,國際動蕩局勢加劇,美國海軍的規模卻已減半。
如今,美國海軍根本沒有足夠的水面艦船、航空母艦和潛艇顧及世界上的區域熱點。近期有個跡象說明了美國的地位在減弱,那就是,2012年9月11日與“基地”組織有染的恐怖分子襲擊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時,地中海地區沒有美國海軍的航母,連一個兩棲攻擊群都沒有。盡管那天是9·11事件11周年紀念日,盡管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大使曾多次緊急請求加強保護,但是當襲擊發生時,美軍在整個東部地中海地區都沒有部隊。結果,美國的主權領土遭到襲擊,領事館受到蹂躪,包括大使在內的四名美國人遇難。
文章認為,是時候展開一場開誠布公的討論了——美國海軍可以奮發向上,也可以繼續縮減海軍規模,眼睜睜看著美國的力量漸行漸弱而其他軍事強國——比如中國——繼續提升能力、擴大影響。美國的海軍和軍力在衰落,美國的國家利益越來越岌岌可危。美國的總統和國會該實話實說并發揮領導作用了。
文章指出,美國的重大利益正處于危急關頭。中國的軍力在上升,朝鮮揚言要對美國發動核戰爭,伊朗正迅速取得核能力,敘利亞內戰愈演愈烈,激進的伊斯蘭圣戰分子把恐怖主義擴散到非洲。美國的盟友們看到了美國軍力下降的警報信號,他們已獲悉美軍因削減預算和自動減赤而漸漸降低戰備水平。聽任美國軍力進一步下降對美國、對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將是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