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彈道導彈是“高空的急先鋒”而巡航導彈則是“低空的刺客”,對后者的防御其實是全世界都感到頭疼的難題。(據《中國國防報》)
3艘“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400多枚“戰斧”集中現身
美巡航導彈核潛艇實戰比航母更危險
上個月,3艘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集中現身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
美國海軍目前共有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除了此次亮相的3艘外,還包括“佐治亞”號。這4 艘核潛艇原本是美國?;送亓α?mdash;—18 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艦隊的一部分。但冷戰結束后,俄羅斯核威懾力量大幅度縮水,維持大批“俄亥俄”級核潛艇顯得多余。于是從2002年起,美軍決定將4艘“俄亥俄”解除核武裝,拆除了潛艇上裝備的24枚“三叉戟”2型洲際導彈,在其中的22個巨型發射筒內換裝154 枚可垂直發射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使其成為一個“水下導彈庫”。
成功的“常規變身” 海軍的“踹門利器”
在換裝常規導彈的同時,美國海軍還抱著將潛力挖盡的心態,在這艘滿載巡航導彈的潛艇上塞進了66名“海豹突擊隊”士兵,并在艇身上加掛了一艘微型潛艇,可以在目標區秘密登陸,對敵方發動出其不意的襲擊。
“俄亥俄”完成常規改裝后,成為美軍最理想的“踹門利器”。單艇裝備154枚巡航導彈的強大火力,加上驚人的安靜性和自持力,使美國海軍可在對手的眼皮底下發難,對上百個高價值目標發動突然襲擊,令對手猝不及防。
與航母相比,水下航行的“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更加安全。水下平臺本就無需擔心來自對手先進戰機和水面艦艇的“導彈飽和攻擊”,而“俄亥俄”裝備的先進聲吶和先進的魚雷又使其在水下罕逢敵手,因此其實戰性更強。
“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此次“扎堆”現身,劍鋒所指,外界猜測頗多。不過,對于擁有核武器、并具備完善??辗烙w系的大國,美國向來愛搞 “航母示威”做足展示聲勢,但很少采取具體行動,因為美國對與“重量級對手”開戰的后果心知肚明。“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則是一種“實戰裝備”,對防御體系相對較弱、海軍實力差的國家最具威脅。一旦美國決定突然發難,裝備上百枚巡航導彈的“俄亥俄”就是最好的偷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