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5月27日專電 美國空軍26日試射一枚“乘波器”X-51A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導彈最高速度達到6馬赫,在以最高速度飛行200多秒后墜入太平洋。
以最高速度飛行200多秒是美軍測試同類高超音速導彈中最長的一次。作為超音速導彈的研制單位,總部設在俄亥俄州一處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先前曾對X-43型高超音速導彈進行測試,但X-43以最高速度飛行的最長時間只有12秒。
依照法新社描述,當天,這枚X-51A型巡航導彈懸掛在B-52轟炸機機翼下,從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起飛,飛行至1.4萬米高空后被彈射。彈射后的導彈依靠一套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器提供動力,當速度達到4.8馬赫、高度達到3萬米后,導彈與推進器分離,憑借導彈自身推進器繼續加速飛行。
地面測控數據顯示,導彈最高速度達到6馬赫后,保持速度飛行200多秒,隨后墜入太平洋。
“我們驚喜地看見,X-51A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在首次試射中完成了我們所需要的大多數指標,”導彈研發及試飛項目負責人查理·布林克說。
超音速巡航導彈項目緣起于2001年美國政府推出的國家航空航天倡議。該倡議分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對發展高超聲速技術提出規劃。依照美軍設想,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將大大提升美軍的打擊能力,可在1小時內擊落全球范圍內所有類型的傳統武器目標。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在設計上存在諸多難點,其氣體動力設計與一般亞音速導彈有很大的差別。在高超音速狀態下,導彈迎頭的氣流會對彈身產生巨大壓力,而導彈尾部會形成真空,對導彈動力裝置提出極高要求。
現有資料顯示,導彈在高超音速狀態飛行時,彈體溫度可超過2400度,對導彈設計和材料構成嚴峻障礙。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