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簡稱“教博會”)在廣東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教博會以“匯聚·共享·創新——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中國教育學會作為學術指導單位,中國民主同盟廣東省委員會、珠海市教育局共同協辦。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曦,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廣東省委會主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王學成,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馬駿,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呂玉剛,廣東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郭漢毅,廣東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孔軍,珠海市委書記陳勇,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志豪等領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莫言,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學教授吾守爾·斯拉木,中國科學院院士、安徽師范大學校長李亞棟等知名學者出席開幕式。來自國家部委、省市政府及機關單位、高校、行業協會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自企業界、媒體界以及其他支持單位的社會各界人士近3000人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守軍主持。
教博會由北京師范大學于2015年首倡發起,自2018年起落戶廣東珠海,至今成功舉辦五屆,已成為全面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開幕式上,王曦指出,教博會是匯聚我國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創新成果、思想和實踐的重要平臺,是教育創新者交流、對話的盛會,在推動海內外教育互鑒共享方面發揮了橋梁紐帶作用。期待通過本屆教博會,涌現更多創新成果,匯聚更多教育智慧,落地更多創新運用,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廣東也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博會發展壯大。
陳勇表示,當前,珠海正大力推進教育強市、科技創新強市、人才強市建設,努力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將以此次教博會為契機,搭建教育、科技、人才的橋梁,推動各項教育創新成果在珠海先行先試。誠摯歡迎更多教育工作者走進珠海、深耕珠海,共同將珠海建設成為中國的“教育硅谷”,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教育力量。
馬駿表示,自2015年創辦以來,教博會已成為中國教育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孵化器。教博會深度扎根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基礎教育、教師教育優質資源的集成整合,形成更加開放的教育創新交流高地、示范園地和傳播基地,集聚人才、融匯創新、共促發展。他強調,教博會要以開放促資源共享、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教育共同體,以開放聚創新之勢、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教育新引擎,以開放匯合作之力、共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匯聚眾智眾力回答強國之問、時代之問,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 跨界思想交流碰撞
教博會是教育創新成果的匯集地、教師教育的大課堂,也是跨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加速器。主旨報告環節,王光謙作“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主題報告。
鄭泉水作“對創新教育本質的思考與實踐”主題報告。作為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創辦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學院創始院長,他結合自身多年在創新型人才教育領域的心得,對我國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方向、優秀案例等進行深度分享。他指出,教育和創新的靈魂是激情、熱情和酷愛。2009年他帶著選育高質量人才的價值追求,在清華創建了錢學森班,力求給每位學生發現個人興趣、尋找創新激情的機會,探索回應“錢學森之問”。“清華錢班的獨特理念,就是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他的獨特激情,創造一個環境去鼓勵他的‘激情’落地,也就是讓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大膽嘗試,全力以赴去追求。”對他而言,“極強的好奇心+激情”是讓他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最珍貴寶藏。
莫言作“文學教育與青年寫作”主題報告。他結合自身的求學經歷和創作經歷,介紹了北京師范大學在文學教育和文學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探索,分享了北師大培養青年文學作家、培育文學新星上的創新舉措及十年來的育人成果,闡釋了中國各高校聯手推動文學創作教育、成立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的重要意義。他以青年學生的寫作故事為例,指出文學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巧和理論研究水平,引導學生創作出個人風格鮮明的優質作品,并增強對創作美學的體悟。“文學教育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學生的個性,讓每個人都寫得不一樣。”他期待未來創意寫作能取得更好發展,推動文學和文藝事業取得更多優異成績。
開幕式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匈牙利厄特沃什·羅蘭大學、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日本金澤大學、印度尼西亞建國大學等國際友好高校發來賀詞賀信,對教博會在推動教育交流互鑒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認可。
弘揚教育家精神 服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開幕式上設置特別對話環節,圍繞“弘揚教育家精神:鄉村教育的振興與期盼”主題,2023年度最美教師、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扈胡鎮中心學校董艷老師,2023年度最美教師、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顧亞老師,北京師范大學“優師計劃”師范生、珠海校區樂育書院李若雨同學展開對話。
兩位最美教師分享了他們克服艱苦條件、在鄉村堅守教育初心使命的動人故事,介紹了在教學過程中用音樂、詩歌等載體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舉措,并就振興鄉村教育、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建議。他們動情地說,自己一輩子學做鄉村教師、一輩子甘做鄉村教師,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覺踐行教育家精神,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棟梁之才。
教博會期間,弘揚教育家精神這一主題將浸潤始終,展館內專設講壇區,“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第三屆優秀中小學教師、校長、教研員講壇連續兩天開講,并在多個論壇活動中融入專門環節,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分享育人智慧和弘道追求提供展示舞臺和交流平臺。
孵化特色品牌論壇 打造“永不落幕”的教博會
本屆教博會重點打造特色品牌論壇,在教博會大IP下孵化首批子品牌論壇,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效應、擴大社會影響力。會期將舉辦強師論壇、中國校園長論壇、“指向核心素養的項目學習”系列論壇、京師科學教育大會、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創新論壇、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論壇、基礎教育評價改革與高質量發展論壇等多個高端論壇,積極回應教育實踐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
未來,依托這些論壇和項目資源,探索教博會從“節日”到“日常”的延伸,聚焦教育領域的共同關切、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搭建“永不落幕”的分享平臺,促進優秀教育理念和一線實踐經驗的碰撞。進一步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各類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創新平臺、大中小學校的對接融入,結合大灣區優勢搭建教育產業孵化和成果轉化高端平臺,推進人才培養、教育科技合作等領域的協同創新,探索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
據悉,本屆教博會為期三天半,將聚焦“教育優質均衡、教育治理現代化、新課程改革、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數字化、教育質量評價”六大領域,采取展覽展示和會議論壇相結合的方式,開展100余場主題論壇和品牌活動,開設1100余場成果工作坊,布設5大展館集中展示2200余項國內外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并設SERVE獎成果、科學教育、家庭教育、項目學習、未來設計、未來媒體與數字素養等特色主題展區。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