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了!快了!你們就要有新學校嘍!”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禾庫鎮太塘村,一位村民高興地告訴孩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來到湘西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在與村民座談時指出:“要切實辦好農村義務教育,讓農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
湖南省認真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加大工作力度,首先保證解決湘西州村小建設問題。2013年12月31日,湘西全州36所無校舍村片小及教學點校舍建設項目全部啟動,完成總投資650萬元,預計2014年春季全面完成建設。目前,21所村小主體建設已經完成。
“就是100所學校,也應該無條件支持”
2013年10月20日,湖南省省長杜家毫在省政府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通報會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10月14日,我主持召開了中央駐湘新聞媒體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大家對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光明日報記者站站長跟我說,他到一個偏僻的山村采訪,發現一位獨臂教師十一年如一日,把自己的堂屋當教室,每天接送山村的孩子到家里讀書。”
“這件事情表明我們的工作還有漏洞。省政府有責任,州政府有責任,鄉鎮政府有責任,村黨組織的責任更大。據記者說,這種情況在湘西自治州還有。教育‘普九’驗收都做了很多年,為什么在湘西還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各級政府和村組要好好查一查。”杜家毫說。
湖南省財政廳是杜家毫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系點。2013年10月21日、22日,杜家毫連續參加財政廳黨組專題民主生活會,再次談到了獨臂教師向啟福。他說:“各級財政干部為什么就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要是我知道了,不說1所學校,就是100所學校,也應該無條件支持。”
把貧困地區教育發展作為工作重點
2013年11月25日至29日,湘西州政府在全州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問題村小底數。結果顯示,全州有36所村小及教學點租借民房上課,65所村小及教學點存在危房,171所村小及教學點需要恢復重建。
湘西州政府決定,2014年3月1日春季開學前,解決36所村小及教學點租借民房問題,完成學校改造任務;2014年底,全面完成65所村小及教學點的危房改造;2015年底,恢復171所撤并村小及教學點的重建。因財力有限,州政府向省財政廳申請支援,省財政廳迅速安排預算資金1000萬元。
資金迅速到位,村小開工改造。這得益于湖南省政府始終把發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為推進扶貧開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重點,在資金上加大公共財政對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抓好農村中小學改造和重建。統計顯示,2013年,湖南省累計投入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資金60.11億元,其中37個集中連片特困縣獲得資金23.3億元。2010年至2013年,全省共實施校舍改造類項目學校1542所,投入資金14.1億元。
群策群力推進貧困地區教育發展
在古丈縣高望界鄉葫蘆坪教學延伸點,28個學生一直在一座上世紀60年代建成的木房中上學。如今孩子們就要走進新教室讀書了,村民們說,要把木房保留下來,教育孩子們憶苦思甜。
保證孩子們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讓下一代從根本上脫貧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了提升教育質量,湖南省加大了公共教育資源向民族地區傾斜的力度,通過定向培養、加強培訓、強化激勵等方式,增加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教師來源,提升教師素質,穩定教師隊伍。2009年以來,通過實施特崗計劃,實際招聘教師2萬多人,全部分布在地處偏遠貧困地區的6000多所農村學校。
武陵山和羅霄山片區的農村中小學校(教學點)也傳來喜訊。2013年5月,湖南省委書記徐守盛主持出臺《關于對武陵山片區農村基層教育衛生人才發展提供重點支持的若干意見》,在人才津貼和職稱評定方面進行政策傾斜。從5月開始,當地在編在崗教師能夠領到政府發放的每人每月700元、500元和300元不等的人才津貼;基本符合條件,長期在片區農村工作的教師評聘中高級職稱難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