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柑橘細胞工程育種試驗園掛滿紅彤彤、黃燦燦的橘柑橙柚。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枝江市桔緣柑桔專業合作社以及華中農業大學的專家們走進試驗園,踏上一場味蕾之旅。
“華柚2號”“華柚5號”“華橙2號”“華橙柚1號”“三倍體優系1”“三倍體優系2”……展臺上擺放著10余種通過細胞工程技術培育和改良的柑橘新品種和新優系。這些新品種和新優系集無核易食、細膩化渣、酸甜可口、風味馥郁等于一身。
這批柑橘新品種新優系是湖北省支持種業高質量發展資金課題“細胞工程技術改良湖北柑橘地方良種與無核優質新品種培育”的階段性成果。
該課題利用細胞工程高效育種技術進行核心種源創制。以有核品種為對象,創制二倍體胞質雜種、異源和同源四倍體,利用核心種源改良湖北地方良種并試驗評價,進而自主培育出無核優質、極早(極晚)熟的突破性新品種,并在湖北適宜產區進行試驗評價和示范推廣。
該課題負責人、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郭文武介紹,柑橘是湖北第一大水果,湖北也是柑橘優勢產區。然而,湖北柑橘產業仍然面臨地方特色品種改良滯后、自主培育品種偏少、主栽品種主要引自國外等問題,亟須現代高效生物育種技術支撐柑橘種業高質量發展。
該課題以細胞工程育種技術研發為前提,以核心種源創制為根本,以育種新材料創制為基礎,以突破性新品種培育為目標。旨在按照“三個一批”的思路,即示范推廣一批、評價篩選一批、創制儲備一批,改良湖北地方良種并進行試驗評價,為湖北省和我國柑橘種業發展儲備新品種、提供技術支撐,確保柑橘種源自主可控和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培育新品種、改良新品系,最關鍵的是育種技術。利用細胞工程技術進行柑橘育種,是郭文武20余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基于該思路,郭文武教授團隊已創制獲得沙田柚、桃葉橙等有核品種的胞質雜種10余例。其中,“華柚2號”實現了雄性不育和果實完全無核,是國際首例柑橘細胞工程直接培育的胞質雜種新品種。與多年生木本果樹多代回交育種相比,“華柚2號”的細胞融合可在1年內實現胞質雄性不育性的有效轉移,育種周期縮短20年以上。
(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晏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