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教育部“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牢牢錨定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面向市場打造優勢學科專業,大力培養輸送高素質的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扎實做好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穩步提升。
第一,優化學科專業,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學校堅持錨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產業布局,主動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一是瞄準需求增設特色專業,面向重點領域加大制造業相關專業設置,相繼增設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新能源等18個專業,升級了裝備制造、建筑工程等8個特色專業群。二是發揮專業集群優勢,突出二級學院產業背景,新設智慧汽車學院和前沿材料學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智能制造、珠寶工藝等專業群,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三是及時調整就業困難專業,根據就業狀況建立招生、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動態調整和預警機制。2017年以來,相繼撤銷了5個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從2023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看,專業對口率超九成,廣東省內就業占比達96%以上,到大灣區就業占比超九成。
第二,深化產教融合,著力提高人才培養適配度。學校瞄準市場需求,不斷完善支撐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一是堅持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導向,制定適應性強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等。二是貫通課內與課外、教學與實踐,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銜接,形成“學工隊伍+專任教師+班主任”工作合力,引導學生積極投身生產、管理第一線。2023屆畢業生到生產管理一線工作的人數比例超七成。三是把專業辦在生產線上,利用毗鄰多個產業園的區位優勢,積極共建各具專業特色的產教聯盟,近50%的實習學生留在了園區企業就業。
第三,搭建合作平臺,大力拓展就業崗位資源。學校積極搭建“政校企協”交流合作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力量共融。一是著力深化校地合作,與人社局、地方高新技術園區、行業協會等開展人才合作交流座談會。與重點國企、重點民企、高科技企業進行深層次對接,14個項目入選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二是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珠寶職業教育聯盟等職教集團平臺、29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7個產業學院及276個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合作企業,建成企業就業資源庫。三是構建多維度訪企拓崗體系,主動“走出去”,全校教職工“人人都是就業推廣員”;積極“請進來”,發揮教育部裝備制造行業就指委委員所在單位優勢,整合人社局、廠商會、校友會等各方資源,“集中招聘+日常宣講”相結合,想方設法邀請企業進校招聘。目前已為2024屆畢業生組織了12場專場雙選活動、90場宣講活動,提供崗位近5萬個。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堅定信心,夯實舉措,不斷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統籌協同,全面落實全員促就業工作機制,確保2024屆畢業生順利就業。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林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