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科技輕騎兵工作推進會在江西永新縣召開。由各行業各領域科技專家共同組建的“科技輕騎兵”,會以小分隊形式深入一線,開展全產業鏈、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努力推動解決科學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
近年來,在科技部傾心幫扶下,科技的火種逐漸在江西永新縣這片紅土沃野上燎原。產業發展、人才“提智”、鄉村振興都印下了科技的注腳。深化區域對接合作,整合本土科創資源,通過外借動力、內激活力,江西永新縣正推動著科技創新與老區發展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革命老區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樣板。
打造科技養殖全產業鏈
12月初,走進永新縣澧田鎮雙江村養蠶基地,蠶房內,家蠶們正大口咀嚼著“蠶糧”。
“今年我自己養了50張,給別人飼養小蠶85張,還養了5張飼料蠶做實驗,一共是140張?!卞⑻镦傠p江村種桑養蠶大戶尹小文說。
因此,無論刮風下雨,蠶農都必須及時出去采摘桑葉。但現在在澧田鎮雙江村蠶?;氐男Q房內,家蠶吃的不僅僅是桑葉,還有由桑葉粉和其他營養物質經過科學配方制成的飼料。飼料養蠶不僅可以節省人工,而且隨時可以保證蠶的用食,使蠶繭增收10%以上。
2019年,在“蠶桑富民產業院士工作站”和江西省永新縣蠶??萍继嘏蓤F的幫助下,該縣探索建立小蠶共育室,擴大了種桑規模,種桑養蠶產業鏈也得到了延伸。
如今,有了現代科技助力,永新縣正打造蠶桑全產業鏈,桑園規模達到4.2萬畝,蠶??偖a值超1億元,蠶農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我們以承擔科技特派員登記備案試點工作為契機,持續健全科技特派員選派模式、管理機制和保障體系,探索推行‘靈活派駐’‘柔性派駐’等方式?!庇佬驴h科技局負責人說,該縣同步建立與科技特派員貢獻相適應的利益聯結、收入分配和激勵保障機制,每年爭取從高校院所選派高層次科技特派員30余名,并整合“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本土資源,建成34個科技特派員服務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此外,我們整合各行業領域科技骨干和院校專家等資源,創新組建農業幫扶、工業振興、衛生健康、文化藝術、科普宣傳等5個領域的‘科技輕騎兵’隊伍。”該負責人說,永新縣財政每年列支專項工作經費,引導“科技輕騎兵”服務由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由技術服務向科技金融服務拓展,以小分隊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技術培訓、招商育強等系列活動,推動產業要素有效聯接、共生融合。
協同發展推動傳統行業“從1到N”
前不久,一場特殊的對接交流工作座談會在永新縣召開。溫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龍灣區委書記周一富等區領導與永新縣委書記鄭軍平一行座談交流,共商兩地深化合作發展大計。
作為溫州的創新高地、科技新城,龍灣的先進經驗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我們深化對接合作交流機制,賦能產業融合發展?!庇佬驴h科技局負責人說,在科技部永新幫扶團的聯絡指導下,永新縣與溫州龍灣區、東莞常平鎮等地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深化與湖南長沙、上海普陀的合作交流,依托彼此的資源和產業發展優勢,探索構建“研發孵化在當地、生產轉化在永新”的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在產業、人才、資金、研發等領域深化交流合作,合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落地,推動傳統產業“從1到N”越來越好。
據悉,該縣將采取“園中園”“托管園區”等模式,建成永新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園,有效承接發達地區產業鏈梯度轉移,與發達地區實現同頻共振、互利共贏。
此外,該縣還探索“院地合作”,與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向仲懷院士,合作建立了蠶桑富民產業院士工作站,合作實施項目7項,其中實現技術突破2項、轉化成果1項;永新縣還深化“校地合作”,實施“大院大所產業技術進永新”活動,先后與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平臺共建、人才培養等合作項目30余個,轉化科研成果20項,獲批發明專利132件;推動科技型企業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團隊合作建立“人才飛地”“科創飛地”;探索“政錄企用”“名校人才特聘活動”等引才路徑,建立“科技副總”等引才機制,近年來柔性引進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名,引進各類專家人才235人次。
(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賀永輝 袁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