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期間,火箭軍工程大學為推動大學科研工作上層次、提質效、強管理,不斷提升科研創新服務部隊戰斗力、武器裝備發展、人才培養的貢獻率,派出專題調研組深入學習借鑒地方一流高校辦學育人先進經驗,并跟蹤了解工業部門武器裝備研制生產情況。調研組先后赴南京及杭州地區地方院校、工業部門,通過情況介紹、實地參觀、研討交流、示范觀摩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多個國家級實驗室建設管理,重點圍繞如何加快推動學科專業建設、高端人才引育、科研聯合攻關、資源開放共享等方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調研中,地方院校和工業部門為軍服務意識之強、前沿技術創新之快、協同合作力度之大、科研管理模式之新、裝備迭代量產之多、敬業奉獻精神之強令人深受啟發、倍感震撼。分析其中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科研協作雙贏優勢更加凸顯;二是高端平臺管理創新機制靈活;三是聚焦實戰瓶頸難題進行體系攻克;四是注重發揮裝備研制抓總職能;五是瞄準打仗急需進行技術創新。這對軍隊院校加強科研工作、提升辦學育人質量具有很強的啟示借鑒意義。
調研組也發現,雖然我校在提升科研創新服務部隊戰斗力、武器裝備發展、人才培養的貢獻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相比地方院校和工業部門,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科研服務備戰打仗貢獻率還不夠高;二是科研項目規模層次還不夠高;三是激發科研創新活力動力的制度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四是高端科研創新平臺管理運行還處于初步摸索階段。
調研組認真總結學習收獲,結合我??蒲泄ぷ鲗嶋H,梳理分析制約科研創新發展的問題,初步提出在后續工作中需加強改進的幾點意見建議。
一是持續強化為戰服務指向。迭代完善我??蒲袆撔滤枷氪笥懻撁鞔_的主攻方向和重點項目,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帶領專家教授主動與業務對口機關溝通對接。邀請部隊專家分析作戰訓練需求、梳理備戰打仗現實難題。組織同行專家細化核心關鍵技術清單,明晰技術研發路線,量化技術戰術指標。指導科研團隊成體系規劃分解重點項目,分年度制定目標任務,多渠道、分類別抓好課題立項申報,確保科研創新思想大討論成果落地落實落細。
二是深化推進協同創新力度。始終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科研創新團隊為基礎,發揮軍校與部隊溝通順暢、聯系緊密等優勢,不斷加大開放、協同、融合、交叉力度,與一流高校、軍工集團、科研院所優勢力量組建科研創新聯盟,優化人員梯隊結構,明晰關鍵節點目標,力爭產出一批原創性標志性成果。以重點實驗室為示范區,圍繞出成果、出人才、出機制,與地方高校加強基礎理論聯合研究,與軍隊科研院所加強核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高層次重點項目聯合申報,與工業部門加強技術成果轉化運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防科技創新高地。
三是創新科研管理制度機制。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及時跟進釋放政策紅利,在科研評價中突出質量、績效、貢獻的權重,完善激勵措施,加大科研創新“放管服”力度,最大限度地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持續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建立科研基礎研究長效扶持措施,優化青年基金資助模式,持續打造“雙選”活動品牌,給青年教員搭建競技舞臺、提供發展平臺,將其推向科研前臺,營造嚴謹求實、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良好氛圍。
四是創新重點平臺運行機制。緊跟上級關于軍事科研創新平臺調整重塑有關指示精神,充分借鑒知名地方高校建設經驗,創新完善平臺運行機制。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組織架構,健全完善重點實驗室管理委員會,讓其作為實驗室最高行政事務決策機構,主要負責制定實驗室發展戰略和重大決策,審議實驗室科研年度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監督實驗室年度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等;另一方面在不斷盤活、優化、培養現有科研隊伍的基礎上,靈活采取聯合、引進、聘用等方式,加強與地方知名高校、軍工單位聯合力度,區分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力量,進一步優化現有研究方向內涵,融合充實團隊力量。此外,進一步調動教職員工申報國家級項目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全面提升大學科研縱向項目的層次、等級和水平。
(火箭軍工程大學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