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實現單個自由基量子自旋轉換調控
原標題:我實現單個自由基量子自旋轉換調控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郭雪峰教授課題組與相關團隊合作,以石墨烯基單分子器件平臺為載體,對給體-受體結構的雙自由基分子的開殼特性進行了精準實時檢測與調控,并揭示…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2 -
云南省文聯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宗庸卓瑪委員:發揮文化遺產傳承育人作用
原標題:發揮文化遺產傳承育人作用亟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文化保護傳承力度,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要認真做好文化遺產傳承進校園工作。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建議教育部門將文化遺產傳承納入學校課程體系…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2 -
山西省翼城縣北關小學教師李慧代表:推進縣域基礎教育學校建設
原標題:推進縣域基礎教育學校建設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縣域基礎教育學校建設和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縣域基礎教育學校建設,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對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2 -
融合多個學科 培養復合人才
本報北京3月11日電(記者施芳)日前,北京聯合大學成立文化遺產卓越工程師學院,將打造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通曉文化遺產全鏈條基礎知識,精通考古發掘、文物活化利用的綜合性人才。 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博物館
一場漢服雅集活動,讓北京女孩專程坐飛機趕來;一把仿古小銅鏡,在博物館文創區熱銷……日前,河南洛陽博物館館長李文初向記者講述了當下的文博熱。 “隨著全國文旅市場的復蘇,洛陽博物館去年接待游客超過250萬人次…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筑巢引鳳聚人才
日前,在遼寧省北票市油頁巖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產業園的研發中心內,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生孫其星正與研發團隊記錄實驗數據。“園區不僅有完善的硬件配套設施,還在項目審批、研發創新、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加強基礎研究,培育新質生產力(科技自立自強)
數據來源:科技部、國家統計局制圖:沈亦伶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為師生多辦實事”(“我是黨員,我在崗位”)
吳智勇(右一)在指導教師和實習生。 瓊達卓嘎攝 吳智勇正在授課。 旦增蘭澤攝 開學前一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第一中學迎來了新一批援藏教師。校長吳智勇一…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讓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深度關注)
長沙城內,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總算力全國領先,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已經開試;往南看株洲,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力能實驗裝置,正助力航空與軌道交通產業再攀科技高峰……湖南四個重大科學裝置建設現場,基…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新論)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建設金融強國,人才是基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金融強國應當具備的關鍵核心金融…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3-12 -
48歲博士研究生8年未畢業 南京大學發公告清退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郝孟佳)近日,南京大學研究生院官網發布了一則對博士研究生劉某某應予退學決定的《公告送達》。公告內容顯示,南京大學法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劉某某,因達到該校最長修業年限,根據《南…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11 -
北京市黃城根小學大興校區揭牌 擬今年9月開學
人民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李依環)日前,北京市黃城根小學大興校區舉行簽約揭牌儀式。據悉,大興校區為一校兩址辦學,其中,即將建成的校址一總用地面積約3.1公頃,總建筑面積19375平方米,辦學規模為24個班、960個…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11 -
職業教育成就更多出彩人生
原標題:職業教育成就更多出彩人生重慶市永川職教中心師生展示MR教學輔助系統。 新華社發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展示智能機器人創新開發項目。 新華社發在甘肅省蘭州新區科教園區,甘肅省衛生職業學院的學生…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統籌糧食生產用水管理
原標題:統籌糧食生產用水管理目前我國糧食安全依然面臨一些挑戰,北方糧食主產區面臨用水效率增速減緩等問題。建議構建多維度統籌的糧食生產用水管理體系。統籌糧食生產側與消費側用水管理,采取產前—產中—產后全…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致力突破 增強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致力突破 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的先進生產力,特點是創新。從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縱觀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無一不是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生產力革新突破,進而催生新…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第三場“委員通道”關注創新人才培養
原標題:第三場“委員通道”關注創新人才培養“當下,通用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一個制高點。”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委員認為,要贏得這場科技競爭,關鍵在人才。3月10日,9位委員走上全國政協十…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3-11 -
多措并舉 鍛造新質生產力
原標題:多措并舉 鍛造新質生產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超前布局 做好創新大文章
原標題:超前布局 做好創新大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高等教育發展必須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當前,新…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生態
原標題:營造高校良好創新生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塑造我國經濟新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內容,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要深化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王嵐代表: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
原標題:王嵐代表: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 普通高中教育既是義務教育的延續,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是教育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辦好普通高中教育,對于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增強高…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上好“社會美育”這堂課(社會雜談)
幾年前,筆者曾去一家美術館參觀珂勒惠支版畫展。觀展結束后,又在館內DIY了一幅簡易版畫,這次活動令筆者對珂勒惠支的生平、作品以及版畫史有了一定了解,也讓筆者知道了版畫制作過程,可謂一堂記憶深刻的社會美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3-11 -
蘭臻委員:開通鄉村教師培訓綠色通道
原標題:蘭臻委員:開通鄉村教師培訓綠色通道 將教育的種子播撒在鄉村每一個角落,培養一批批優秀的鄉村教師——這是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委員種在心底的目標。她累計送教下鄉超100場次,開辦“鄉村種子…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張婧婧代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
原標題:張婧婧代表: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代表表示,要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為學生成長為創新人才鋪路
原標題:為學生成長為創新人才鋪路 我是一名有33年教齡的中學教師。從去年全國兩會建議關注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到今年建議從基礎教育階段培養科技特長生,我始終關注著教育領域的熱點焦點話題。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召…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讓科研成果落地開花
原標題:讓科研成果落地開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對此,我深…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培育更多農業機械化人才
原標題:培育更多農業機械化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油料生產,穩定畜牧業、漁業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 當前,農業機械化發展區域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貴州耕地坡度大、地塊集中連片程度低、…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加強香港、內地高校教育協作
原標題:加強香港、內地高校教育協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香港應善用自身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和優勢,與內地加強在教育方…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3-11 -
楊金龍代表:提升職教生實踐創新能力 培養適應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 受訪者供圖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林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技師學院整形涂裝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楊金龍表示,“要不斷提升職教學生實踐能力和創…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10 -
全國人大代表麻小娟:鄉村美育離不開“硬件”支撐
“老師,晚上能給我們講故事嗎?”孩子們的一句期盼,觸動了“90后”鄉村教師麻小娟的內心。從2015年開始,她堅持每晚走進學生宿舍,利用睡前半小時的時間,為孩子們講故事,對留守兒童進行生活關懷和心理疏導…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09 -
全國人大代表楊登輝:用技能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
大國工匠是我們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楊登輝對技能人才培養有著自己的思考,在他看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搭建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懂技術、懂設計、懂制造…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