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河學院:為興邊富民育人才
立秋過后,在云南省紅河州金平縣金河鎮閘門村的田間地頭,一串串人參果散發陣陣清香。“今年的人參果種苗是從紅河學院育苗基地買的,質量好、價格低咧!”村民趙付莊望著一片片“金果果”,笑開了花,“在紅河學院聘請的專家指導下,我用牽線搭架技術種植的人參果產量高、精品果率高。”
今年,閘門村種植人參果總產量約4000噸,總產值約1000萬元。紅河學院駐村工作隊隊長、閘門村駐村第一書記吳鍵說:“工作隊把發展壯大鄉村特色農業產業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近年來,紅河學院堅持“根植紅河,服務云南,輻射南亞東南亞,具有區域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緊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國門大學”辦學理念,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沿邊開放發展。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今年,紅河學院成立建水紫陶產業學院,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四鏈融合”,創新人才培養。“產業導師搭建起連接學校與企業、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為學生量身定制實踐課程,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建水紫陶產業學院特聘產業導師譚之凡說。
紅河學院校長楊生超介紹:“建水紫陶產業學院通過打造建水紫陶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文旅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等措施,為建水紫陶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與支撐,積極打造校地深度融合新樣板。”
紅河學院商學院(數字經濟產業學院)開展邊疆地區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數字化素養提升培訓項目,服務50家以上地方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變革,推動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
云南省智慧物流(中越)國際聯合實驗室、云南省教育廳跨境電商與數字貿易工程研究中心……一個個平臺在紅河學院落地生根。立足邊境區位優勢和沿邊發展需求,紅河學院長期關注沿邊開放發展。過去5年,紅河學院為國際貿易、跨境電商、跨境旅游等產業培養了“專業+語言”的國際商務人才800余人和來自越南、老撾等國的留學生400余人。
紅河學院還以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為抓手,引導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一名派駐到邊境國門中學的教師,我們傳授的不只是知識,更是幫助孩子們點燃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他們追求未來的夢想。”紅河學院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派駐學生謝迎祺說,“這次經歷不僅讓我收獲了成長,更讓我堅定了成才報國的決心。”
紅河學院黨委書記洪波表示:“希望師生牢固樹立到基層去建功立業、到邊疆去固邊興邊的價值導向,以實際行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記者 徐鑫雨 通訊員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