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聚青年人才 奏振興樂章
“從小就看著父母在田間辛勤耕作,現在我長大了,也想為家鄉做點什么。”遼寧錦州的90后姑娘田暢,一畢業就回老家辦起了農機專業合作社,“這10臺農機具就是我的‘伙計’。靠著它們,田里勞作的農民變少了,大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青年人才的持續集聚,讓遼寧煥發出新活力。
來自沈陽大學的記登國在實習中獲得了一份“量身定制”的工作。“沈陽建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擁有眾多業內一流企業。盡管工作地離我的老家有一千多公里,但是作為人工智能專業的學生,能學有所用,我非常開心。”記登國說。
引進來的青年人才如何留得住?大連市委常委、金普新區黨工委書記、金州區委書記王守宇表示,大連金普新區自2022年入選首批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以來,以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試點為抓手,聚焦青年所需和城市所能,加快實施“八項青年友好工程”,打造“暢Young金普”青年發展品牌,大力營造充滿機會、包容開放、近悅遠來、筑夢圓夢的青年發展友好環境。
2019年,遼寧省委、省政府出臺《遼寧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9—2025年)》,建立起由黨委領導、政府主責、共青團協調、各方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青年工作格局。5年來,遼寧省先后出臺青年優先發展相關政策400余條,為廣大青年營造了有利于青年成長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到沈陽我就申請了‘新陽卡’,自從有了它,我免費游玩了沈陽故宮博物院、張學良舊居、清昭陵、清福陵。現在,沈陽還為我們這些外地求職學子提供人才驛站服務,幫我們解除后顧之憂。”沈陽師范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賈金寧對記者說。
沈陽不僅有飛檐翹角的名勝古跡,也有創意有趣的消費新場景。從紅梅味精廠老舊廠房蝶變而來的沈陽鐵西“紅梅文創園”,現已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營藝術中心,不僅給青年藝術家提供了創作的沃土,更為廣大年輕消費者提供了休閑娛樂的空間。
“作為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青年友好型街區的概念,打造‘一區一品’青年友好型街區,搭建起‘500個新場景+30個示范帶動場景+5個綜合集聚場景’的青年友好場景體系,在場景內開展‘書香沈陽,青春悅讀’讀書分享會、青年交友聯誼活動等,覆蓋面超過16萬人次。”沈陽市委副書記王永威說。
大連金普新區建設榴蓮青年驛站金普站,為前來創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7天免費住宿;沈陽沈北新區打造沈陽英才樣板社區,推出3個月免租金額度、最高每月500元補貼等政策;凌海市加強青年電商培養力度,積極培養復合型農村電商人才……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青年的現實需要和迫切需求,力爭在省級層面出臺更多青年專屬政策福利包,著力打造‘青春遼寧’城市文化標志,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感受到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的誠意,為廣大青年提供圓夢遼寧、筑夢未來的廣闊舞臺,良好契機和強力支撐,讓更多年輕人熱愛遼寧、扎根遼寧、圓夢遼寧。”共青團遼寧省委書記張鵬說。
(記者 劉勇 見習記者 戴寧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