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多所孔子學院的本土中文教師參加“長城漢語”教學資源應用培訓。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供圖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學員學習太極拳。
圖由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學員學習茶藝。
圖由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日前,世界中文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舉辦期間,由孔子學院品牌運行方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孔子學院的未來發展”論壇舉行。孔子學院中外合作機構代表、孔子學院中外方院長等千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孔子學院的辦學經驗,共話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之路。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來自尼日利亞的李明誠作為學員代表回顧了自己在尼日利亞納姆迪·阿齊克韋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習經歷。他說,在孔子學院學習中文、獲得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留學,這樣的中文學習經歷是很多來華留學生的縮影。相信未來孔子學院作為平臺也可以為很多像自己一樣想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人提供更多機遇和支持。中文已成為推動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理解的紐帶。
相關專家表示,得益于孔子學院這個雙向交流合作平臺,中外教育、學術與人文聯系更加務實,教育開放進一步擴大,順應了深化國際理解、促進文明互鑒的實際需求。
打造特色教學課程
雙臂抬平起勢,云手畫弧,再攬雀尾……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孔子學院,太極拳課程已開展10余年。學校還會定期舉辦講座,介紹中國武術相關知識。
“武術課兼具體育課和文化課的雙重屬性,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呈現了相關文化理念。”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孔子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學院將武術作為教學特色,開啟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之門。
和瓦倫西亞大學孔子學院一樣,為了促進語言教學,不少孔院打造了獨特的教學課程。
作為拉美地區第一所中醫孔子學院,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充分體現了中醫特色。據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方博文介紹,學院開設了中醫概況、推拿、針灸等課程,每月定期開展中國文化和中醫藥相關講座,還聯合河北中醫藥大學成立了中醫診療中心。
方博文強調,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在教學中注重中醫手法的實操掌握,“在剛舉辦的《中醫推拿之術》講座上,我們從推拿的定義內涵、發展歷程和實操技巧等方面進行介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還播放了教學視頻詳細介紹推拿手法。”
“優秀的商務中文人才不是既懂中文又懂商務知識就夠了,還要深入了解中國經濟形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商務孔子學院院長張維亮介紹,該孔院的教學充分發揮商務特色,除了開設商務漢語課程,還開設一系列商務活動。“我們會定期收集整理相關經濟數據,供學生進行學術和實踐分析,開展中澳貿易相關商務論壇,分享行業前沿發展動態,為學生答疑解惑。”
拓寬中文學習渠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不少人對烏干達留學生孔維楨的中文水平頗為贊嘆。但時鐘撥回至3年前,當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孔維楨所就讀的麥克雷雷大學孔子學院暫時關閉,他為如何繼續中文學習發愁。“后來,我在網上找到了相關中文學習資源,通過網絡視頻自學中文,還通過了漢語水平四級考試。”孔維楨說。
談及中文學習體會,孔維楨說:“隨著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孔子學院的中文學習數字資源越來越豐富,也讓像我一樣的海外中文學習者有了更多選擇。”
2022年,北京外國語大學與英國開放大學聯合建設英國開放大學網絡孔子學院,借助互聯網平臺為廣大中文學習者提供參與各類在線活動、研究活動、研討會等的機會。英國開放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闞茜表示,網絡孔子學院具備較高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有望推動中文教育進一步發展。
作為線下教育的補充,中文學習數字資源有助于連接課堂內外,增進教學效果。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下稱外研社)中國語言文化出版分社社長鞠慧介紹,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策劃指導下,外研社和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正共同開發一款面向初中學習者的中文教學資料——“加油”中學漢語教學資源。它包含數字化教師手冊和評估測試題庫,以助力教學方式多元化,為中文課堂增色添彩。
“傳統紙質教材的開發周期較長,難以完全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鞠慧表示,外研社已與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聯合啟動孔子學院核心課程資源建設合作共建項目,將從“數字先行”的角度開發千余項可重組、可復制的中文學習資源,促進孔子學院數字化建設與資源共享。
語言文化相輔相成
除了開展語言教學,孔子學院還是促進文化交流的平臺。
當木琴遇到架子鼓,當中國古典民樂遇到西洋音樂,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為慶祝“孔子學院日”暨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5周年,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與該校藝術學院的打擊樂團聯合舉辦音樂會,演奏中巴兩國的音樂作品。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路易斯·安東尼奧·保利諾將這場演出看作“一次以藝術為名的文化交流”。他表示,開展文化活動是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參與舉辦了一系列電影節、繪本展、演唱會等文化活動,用多樣化的形式展現和傳播中國文化。
埃及開羅大學孔子學院的不少學生是電視劇《甄嬛傳》的粉絲。“我們鼓勵學生對這部劇的片段進行改編,在戲劇課堂上演出。”埃及開羅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李哈布說,“以此為契機,激發了學生們了解古代中國的興趣,還提升了中文教學的效率。事實證明,教學效果很好。”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易福成認為,學生對了解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國際中文教育應該順應這種需求。“比如,2021‘漢語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俄友誼長存’主題線上體驗營活動邀請多位專家,介紹中國貨幣政策、中國扶貧工作等內容,吸引了近200名俄羅斯學生報名參加。”
2022年,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孔子學院開設了以中國建筑史為主題的系列講座,俄羅斯專家不僅介紹中國建筑的風格特征,還和俄羅斯建筑風格進行對比,很受學生歡迎。“我們將開展更多課程和講座,從不同角度介紹中國文化,拓寬學生對中國文化了解的廣度。”易福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