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有著豐富多樣的中藥材資源,已發現的中藥材有8800余種,居全國首位,是名副其實的中醫藥大省。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云南中醫藥大學扎根田間地頭播撒知識的種子,培養出一批批中醫藥人才,接續書寫中醫藥的傳奇故事,以科研助推云南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小草果變成“金果果”
草果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被當地群眾稱作“金果果”“紅寶石”。2020年底,怒江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與云南中醫藥大學共同建起怒江州第一個州級專家工作站,云南中醫藥大學師生來到怒江峽谷,以科研力量助力怒江草果產業發展。
“種植戶們缺乏對植株類型相關知識的了解,這影響了草果的產量?!痹颇现嗅t藥大學教授楊耀文說。提升草果上舉型植株的比例,就可以提高草果的產量。“當地種植戶把上舉型植株和下垂型植株分別稱作‘母株’和‘公株’,當我們用他們的說法向他們科普時,接受度也變高了!”
三年來,楊耀文帶領團隊扎根怒江峽谷,聆聽農戶們的困惑與需求,為怒江州的草果種植戶、研究院的科技人員開辦專題講座,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草果的生物學特征。除了實打實地幫助當地種植戶提升草果植株的結實率與品質,楊耀文及其團隊還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草果核心種質構建及其栽培起源研究”,希望在未來培育出一兩個新品種。
像楊耀文團隊一樣,在麗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中醫藥大學的師生們深入省內各個中草藥種植區,以專業知識助力當地中草藥發展。
科研成果轉化成群眾致富“金鑰匙”
在云南中醫藥大學團隊的科學指導下,多個專家工作站所在地的中草藥產量和品質迎來雙提升,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北斗鄉是云南省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季鵬章工作站的所在地。十年來,云南中醫藥大學教師季鵬章帶領項目組扎根永平,致力于滇黃精、滇重樓、天麻等中藥材種植的科研及成果轉化。其參與的科研項目“三七和滇重樓綠色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1年云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如今,中藥材種植加工已發展成永平縣支柱產業之一,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培育當地中草藥領域的龍頭企業,是帶動農戶們增收致富的關鍵?!奔均i章說。十年來,專家工作站長期指導當地企業和農戶種植滇黃精、滇重樓和白及等中藥材,種植面積有1000多畝,累計培訓技術人員100余人次,年實現經濟效益2400多萬元,帶動種植戶年均增收2000多元。
將中醫藥論文寫在田間地頭
云南中醫藥大學堅持在實踐中育才,讓學生們走出課堂,來到怒江峽谷邊,去往迪慶高原上,以問題為導向,將理論運用于實踐。
“以前學生們大多是做基礎性研究,但現在需要與應用研究相結合,不僅要協助企業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問題,而且還要有可操作性?!痹颇现嗅t藥大學高級工程師李學芳說。在她的團隊中,一位研究生二年級的同學已經在木箱工藝流程方面作出了一些成果。“同學們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既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也鍛煉了與人溝通等多種能力。”
除了定點專家工作站外,學校中藥學產教融合教師團隊協助云南省中醫醫院、昆明市中醫醫院等單位獲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8項;中藥學院馬云淑教授團隊研發3個醫院制劑并獲批應用于臨床,基于醫院制劑香芩解熱顆粒研發新藥;中藥學院饒高雄教授團隊圍繞中藥材“優勢品種”“道地品種”發展,著力解決技術、市場、種植等問題……“我們希望圍繞云南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開展產學研結合、產教融合的產品技術開發工作?!别埜咝壅f。
“我們充分發揮云南生物醫藥資源優勢,堅持以實踐育才,以成果助農,助力云南中醫藥產業發展,服務健康云南建設,走出了一條以中醫藥為主體、民族醫藥和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化教育為特色的發展之路?!痹颇现嗅t藥大學黨委書記邱勇表示。
(記者 阮紫嫣 張 勇 徐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