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孫競)日前,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指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第八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研討會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以“素養引領模式變革·數字賦能質量提升”為主題,聚焦新課程標準實施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深度融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東斌指出,“應用為王”是當前教育數字化發展的重點。教育數字化需要聚焦在教學的數字化上,重視數字資源、數字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中小學數字化教學的轉型和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數字化教與學的關系、數字化管理與教學的關系、數字文化與教學的關系。數字化教學要把教和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不僅要服務教師,更要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學習。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朱于國表示,中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進入智慧教育時代,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導向,以多模態的數字內容獲取和知識信息加工為策略的課堂教學結構變革正在發生。
在大會報告環節,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祝智庭談到,未來的教育發展趨勢,將從知識教育走向智慧教育。智慧教育通過構建技術融合的生態化學習環境,通過培植人機協同的數據智慧、教學智慧與文化智慧,讓教師能夠施展高成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習者能夠獲得適宜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和美好的發展體驗,從而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較強的行動能力、較好的思維品質、較深的創造潛能的人才。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黎加厚認為,教育已經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本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基本原則,老師們可以學習使用國內已經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輔助自己的教學設計,在批改作業、編寫教案、設計作業練習、設計PPT課件等環節提供助力。
研討會設置了專家報告、經驗分享、優秀案例說課等多個環節,共設核心素養取向的數字教材建設與區域應用實踐、基于數字教材的學科教學實踐與探索、技術賦能的教學模式創新與教學質量提升、數據賦能的教學評一體化探索等四個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參加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