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工人子女小學報名現場,一名小朋友正在接受老師簡單的面試。記者 張晶 攝
今年起禁止擇校,芝罘區杜絕“遞條子”托關系等方式辦理入學。前面提到,報名冷熱突然反常,是資源分配不均的“慣性”使然。對此,有專家指出,面對禁止擇校以后的變化,各方應該在推進教育資源均衡上下功夫。
影響: 禁止擇校能提高各學校教學質量
禁止擇校,對各個學校的影響不同,但都是有好處的。
對名校來說,因為報名少了,老師可以輕松一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這是個好事,以前因為孩子太多,容易造成超額,不得不擴班,老師們都是超負荷運轉,今年老師們的工作能恢復正常些,不會那么累。此外,因為擇校擴班而占用的各種功能教室也能夠恢復了,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件好事。”一所知名小學的校長說。
城郊一些實力相對較弱的學校,則會從此走上發展的道路。芝罘區比較偏遠的一所小學的孫校長覺得,禁止擇校是件好事。在這所比較偏遠的學校,以前可以擇校的時候,片區里的大量生源都流失到市中心區的學校里。一個級部有時候只有一個班,很難實現教學質量的趕超、評比。“現在生源多了,而且很多還是比較優秀的學生,一個級部分班多了,老師也就上心教學了,我們也可以跟上級爭取更多的教學支持,慢慢地,學校就發展起來了。要不然,學生老往市中心區的學校跑,我們這兒的學校就會越來越萎縮,難以取得突破。”
專家觀點: 未來應著力推進教育資源均衡
芝罘區第一年實行禁止擇校政策,不少教育工作者心里也挺忐忑。“打破了以前的常規,究竟怎么樣我們心里也沒數。不過,應該是好的,政策越公開,透明度越高,大家就能越明確地按照規律上學。在國內其他早實行禁止擇校的城市,市民的認知度很高,不管買學區房還是公開搖號,上學越社會化越有利于教育發展,不然惡性循環,終究有一天會出現大問題。”一名從事基礎教育22年的老師說。
禁止擇校是個好事,但未來,煙臺應該怎么做,才會讓教育更好地發展?
中國海洋大學教育學學者張銀說,即便是人口較大的青島和濟南,也沒有煙臺如此強硬的態度,禁止擇校可以讓學生享受一定范圍內較公平的教育資源,但是另一方面,教育部門也應當在均衡義務教育資源發展上下大功夫。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也認為,政府部門在保障就近入學的前提下,應著力加大投入,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縮小學校辦學之間的差異。“如果區域內所有公辦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條件大致一致,還有多少學生愿意擇校呢?這才是合理的治理義務教育不均衡以及與之對應的擇校熱的正確思路。”
回顧: 均衡教育資源,芝罘區一直在行動
據了解,在均衡教育資源方面,芝罘區一直在努力。
截至目前,芝罘區累計投入4.2億元用于校舍新建、改建以及危舊校舍改造工程。其中,投入1.2億元完成28所學校的校舍加固任務。完成了幸福中學、鼎城小學、國翠小學、龍海小學4所學校的建設。推進姜家疃高中、姜家疃初中、軍民小學和下曲家小學的建設。今后3年,還將投入約8.6億元資金,用于南通路小學、南堯小學、西牟小學等26所學校新建和加固改造。在幸福區片,先后新建了幸福中學、龍海小學,完成了祥和中學、幸合里小學的整體搬遷,區域內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教師配備上,先后為薄弱學校配備中層以上干部201名,補充新教師164名。
2006年,一項對教育均衡發展影響深遠的舉措在芝罘區實施。這一年,芝罘區將原郊區街道轄區所屬的32所中小學全部上收區直管,在全市率先結束了城鄉教育二元制管理體制。管理體制的理順,使長期以來制約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得以打通。
此外,為讓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更大效益,實現更大范圍的共享,芝罘區還把競聘上崗的優秀領導干部和招聘的新教師,優先配備到師資較薄弱的學校,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和能力結構。“像今年,國翠小學、鼎城小學、龍海小學3所新建校舍已經如期投入使用,都考選配備了新的優秀教育人才。”教育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說。
但是,真正達到均衡,路還很長。記者 劉清源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