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中招補錄工作正在進行中。來自市教委的統計顯示,由于今年實行優質高中名額分配、嚴格限制“二次流動”等措施,今年秋季部分高中新生將呈現多元化分布。為應對這一新的變化,本市擬對中小學教育質量評估標準進行調整,側重考查學校的加工能力和教育增值。
今年,本市調整了中招政策,全面取消擇校生,同時大幅提高優質高中面向區域內初中校招生計劃指標,名額分配比例提高至30%。同時,隨著中小學學籍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以往在中招錄取中出現的,學生被A學校錄取,覺得不理想到處找關系去B學校上學的“二次流動”現象也基本消失。今年本市中招未被任何志愿學校錄取的“死檔”學生為2332人,相比去年縮水近一半。
過去中招統招結束后,不少高中校都會向教育行政部門單獨申請補錄計劃,結果造成中招計劃執行不夠嚴肅,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招生秩序。今年市教委明確要求,各高中校必須嚴格執行中招計劃,不得隨意增加計劃。
中招名額分配新政也給部分高中生源帶來變化。來自北京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參與名額分配的83所優質高中里,有67所錄取優質高中所屬初中最低分高于錄取普通初中最低分,部分優質高中錄取兩部分考生最低分差距較大,無論從校數還是分數看,生源結構多元化明顯。這讓一些中學校長擔心三年后的高考成績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對此,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開始,教育行政部門將調整教育質量的評估指標,引導不同類型的高中校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那些具備強大加工力、促進學生進步的學校將受到關注。“學校發展應當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有關負責人表示,“有質量的增長”意味著評價的重心關注“變量”和“綠色”。比如大家關注的學業成績,今后不會單純以學生出口的成績和學校升學率來評價教育質量,而是要對比學生入口和出口的成績,發現學校教育教學的加工力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