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在應用中產生的好壞效果,更多取決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態度。
“給我一個APP,我就可以迅速完成所有作業。”對學生族而言,這個暑假注定是不一樣的。廣大學生群體不需要再受作業難題的苦痛折磨——各類移動端解題APP先后出現,成為這個炎夏最為靠譜的學生福利。近日,包括央視新聞頻道、北京電視臺等多家電視媒體,對360搜索新推出的“拍題神器”給予了近3分鐘的關注報道。有關“拍題神器”對學生是利是弊等話題,更是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拍題神器”讓人想到去年曾紅極一時的微博“作業答案來了”。這個被稱為“作業君”的微博博主,現在有粉絲38萬多。網友只需要把自己不會做的作業題拍下來發到微博上,并@“作業君”,就可能幸運地獲得“作業君”的答案。不過,由于求助作業答案的網友實在太多,所以現在的“作業君”已不是一個人在操作,而是由一個團隊在答題。
“拍題神器”在暑期受熱捧,與微博“作業君”持續火爆的成因如出一轍。事實上,早在暑期之前,像“問他作業”、“作業神器”、“作業幫”這類手機應用軟件,早就已經風靡校園。彼時,不少學生就直言,他們之所以用這些“解題神器”,純粹是為了抄抄答案,完成作業。“作業神器”無非是抄作業的“2.0版”,輿論當然對這類“神器”一致批駁。
如今,“拍題神器”在暑期再現,不過是科技商業化對校園的又一次侵蝕。不過仍要說的是,相比于那些只給出答案、甚至連正確率都不足三成的“作業神器”來說,“拍題神器”能給出詳細的解題思路和步驟,已經算是向學習輔助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可以說,在教育資源供需緊張的當下,這款應用如果能夠得到善用,必然能讓遇到難題的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通過這類高科技手段,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共享,達到了即時授課的效果,這對學生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說到底,無論是“拍題神器”、“作業神器”,還是“作業君”,都只是一種工具,工具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工具在應用中產生的好壞效果,更多取決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態度。如果一個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高,自主性強,使用這類手機應用就是如虎添翼;如果學生平時學習依賴性高,主動性不強,那么使用這類軟件就會助長惰性等不良學風。
但是,不管對“拍題神器”是褒還是貶,我們都要看到“神器”泛濫背后的真正成因。那就是中國學生作業多,負擔重,許多學生不僅平時上學要熬夜寫作業,就連到了暑假,也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應對浩如煙海的書山題陣。這些家庭作業被教師視為理所當然,但多到難以應付的作業只可能淪為“雞肋”,不僅無法起到鞏固知識、提高學業水平的作用,也會極大壓縮學生進行課外實踐、自我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當學生對作業實在無法忍受時,各種“解題神器”就可能泛濫成災,成為應付作業的工具,而不是啟迪思維的利器。
“拍題神器”不是問題,擺脫應試下的題海戰術才是關鍵。或許,什么時候,我們的教育不再沉迷于書山題海,不再唯應試馬首是瞻,那些只為應付作業而使用“拍題神器”的現象,或許就會消減了吧。
(■李妍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