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條新聞吸引了無數眼球的圍觀,刺痛了無數人的神經。一個是發生在廣州某大學,一名大三女生情人節前一晚在網絡上發帖,“血淚控訴”大學舍友和自己的父親的“婚外戀”?!拔业拇髮W舍友勾搭上我爸爸,現在懷孕就要生了!爸爸,你怎么能這樣對待我和媽媽?”(2月15日《信息時報》);另一件發生在廣西某藝術院校。1月14日,兩名同一宿舍的女生突然出現中毒現象,經送醫院檢查,是亞硝酸鹽中毒。兩女生的室友曹某因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已被批準逮捕,她在落網后稱,因受不了嘲諷欲服毒自殺,在倒水過程中不慎將亞硝酸鹽掉入飲水機里。(2月16日廣西新聞網)
近幾年,大學連續發生“同舍相煎”的事件,去年4月發生復旦大學男生被舍友投毒事件,去年1月日照某大學大一女生被網友強奸后又把舍友送入“狼口”,再往前追,云南大學馬加爵正是在10年前的這幾天連殺4名舍友。無怪乎現在網上又流行“防火防盜防舍友”的網絡語言。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無聲無息的你,你曾經問我的那些問題,如今再沒人問起,分給我煙抽的兄弟,分給我快樂的往……”老狼在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這首校園名謠時候,上述事件的大多數當事人還沒出生。曾經,“舍友”是一個多么令人向往難忘的字眼,舍友之間的友誼用親情形容一點不為過,用迷信的說法是先人修行多少年換來的緣分,可今天“舍友”淪落到像防火防盜一樣需要防的田地。除從當事人自身原因外,大學也應該問問自己的良心,為什么這些總發生在大學,在教育上是不是“失位”。
目前,在我國,大學的評估和排名主要看各校的生源、師資力量、學科建設、科研產出等“硬指標”。但是將“硬指標”過于夸大,必然造成道德教育在大學中失位。大學教育過于追求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同時卻放松了對大學生的道德水準的提升。甚至有某大學教授教育學生:“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家)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边@樣的大學教育,自然使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異化,在他們眼里成功至上,為了成功可以犧牲一切,包括道德、理想、親情。
日前,我國發布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大學的一切活動從根本上說具有社會性,在傳播知識的同時,還要遵循道德準則,負載道德理想,培養學生的道德人格。我們每所大學應該以此為契機,在校園大力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用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從迷茫的“霧霾”走出來,變得陽光、健康、自信、向上。梁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