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然而,由于部分家長不了解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征,不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特點,無法與教師達成共識。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效果呢?除了以往的傳統做法外,我覺得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幾點來做:
一.把幼兒的成長檔案作為家園交流工作的重要資料。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幼兒自己從事各種活動的成果記錄,它使我們教師和家長細致了解每個幼兒,關注他們發展中的缺失和需要的重要手段,能幫我們發現問題,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二.把家長請進課堂當老師。孩子們的家長各行各業都有,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家長的特長、職業優勢資源讓家長臨時當幼兒園教師,讓他們體驗孩子的生活,感受到幼教工作的特殊性,體會到幼兒教師工作的不易。這種方法勝于以往老師單方面說教的溝通方式,使家長更加理解我們的工作,為今后做好家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資源——網絡平臺。有的教師善于利用幼兒來園時間和離園時間和家長交流。但這一時間段是家長上下班時間,很緊張,家長也不能靜下心來和老師仔細交流。現代科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家園互動的平臺,那就是網絡交流。我們完全可以和家長通過網絡方式進行溝通。或自己建立一個QQ群,為家長們創造相互交流的機會,讓家長們就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分享育兒經驗,發揮家長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認真聽取各位家長的發言。
四.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與家長拉家常,增進交流。在假期或者下班之后的休閑時間,我們常常會在街道或廣場、公園等地方不經意的遇上一些家長帶孩子出來玩,這時就是和家長交流的一個極好的機會。這時家長會以一種放松的心態和你交流,而且交流的內容很全面,如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情況及興趣愛好等,老師最后還可以指出孩子的發展方向等。這種嘮嗑式的交流會拉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提高溝通效果。
五.經常反省自己。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當教師和家長在溝通中出現問題時,作為教師,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考慮自己的哪些行為使家長產生了誤解,從多方面了解情況,找出問題所在,同時要積極地想辦法采取恰當的溝通策略,消除誤解。
總之,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同促進幼兒健康、良好的發展。在家園合作中,只有我們不斷的摸索、嘗試良好的溝通方式,我們工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我們的幼教事業才會蓬勃發展。?(洛南縣幼兒園 何西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