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今年中秋,超市內天價月餅沒有了,迎來送往公款消費的少了,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的多了,走親訪友大吃大喝的少了,節儉團聚文明過節的多了……今年中秋節最明顯的特征是兩個字“節儉”。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修身、齊家、治國的傳家之寶。作為黨員干部,要自覺抵制奢靡之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朝一夕做起,從思想上、行動上、黨性上引起高度重視,自覺筑牢思想防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勤政廉政,遠離奢靡之風,抵制浪費之風,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干事,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勤儉節約的觀念淡漠了,一些地方和個人不同程度存在著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的蓄意浪費、大操大辦的隨意浪費等不良現象。個別同志就忘記了“艱苦樸素”的傳統,甚至把國家倡導的“擴大內需”也錯誤地移植到日常施政中,辦事大手大腳,講排場、講大氣有余,而講干事、講節儉不足。還有一些地方動不動警車開道、小車成隊,每逢開會紀念品先行。凡此種種,不僅造成行政資源的巨大浪費,還讓老百姓也跟著受罪,直接疏遠了干群關系。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個經濟問題,它是干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F在提倡加強干部作風建設,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首先應該從黨政機關做起,不僅是緊急關頭,更在于平時的細節舉止。
黨中央提出《八項規定》后,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部門和單位工作作風有了明顯好轉:警車開道、大會擺花的少了;鋪張招待、公款吃喝的少了;大手大腳、講排場搞形式亂花錢的少了;文山會海、虛與委蛇的少了。相反,我黨的一些優良傳統得以發揚,大家紛紛把省下來的錢花在實處,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把省下來的時間更多地放在了解民意、解決群眾困難上。這種變化,不僅反映了我黨執政理念的升華,也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稱贊。
其實,倡導節儉不單單只停留在物質層面上,更應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崇尚節儉不在一時,貴在養成,必須把節儉的美德融入我們每個人的靈魂,從點點滴滴做起,力戒大手大腳。節儉也不能是一陣風,貴在持久,必須黨員干部帶頭,從根治公款浪費做起,把省下來的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花在解決群眾困難上。只有當勤儉節約成為了每個人的行為習慣,才能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時尚、一種精神、一種常態。